综述 1
图表 13
大事年表 15
平顶山地区戏曲剧种一览表 27
平顶山地区戏曲剧种分布图 28
志略 29
剧种 31
豫剧 31
河南曲剧 33
河南越调 36
汉调二簧 38
二夹弦 39
罗戏 39
坠剧 39
京剧 39
剧目 40
一棵树苗 41
七品芝麻官后传 41
三打雷音寺 42
三看御妹 43
三凤求凰 43
大保国 43
女禁卒 43
长台关 44
无佞府 44
夫妻俩 44
母与子 45
东郭传奇 45
包公坐监 45
红梅傲雪 46
曲大老送寿 46
扳干柴 46
宏碧缘 47
状元打更 47
杏花春雨 47
房四娘上吊 48
武信盗马 48
卖苗郎 48
卖箩筐 48
金玉奴 49
矿工一家 49
换娘 49
梅林拉灵 49
阎家滩 50
逼婚记 50
琴台魂 50
蝶恋花 51
附:平顶山市戏曲班社历年来上演剧目综录 51
音乐 57
豫剧音乐 57
附唱腔及配乐选段:头上红星手中枪(《山乡风云》刘琴唱腔) 61
满怀深仇泪泉涌(《七品芝麻官后传》白王娟[旦]唱腔) 63
弯弯儿和圈圈儿(《七品芝麻官后传》唐成[丑]唱腔) 66
《人鬼鉴·陆判挥毫》配乐 67
河南曲剧音乐 68
附唱腔选段: 69
慢垛(《红楼梦》宝玉、黛玉等对唱) 69
哭扬调·大汉江(《白毛女》杨白劳唱腔) 71
满舟(《金玉奴》伴唱) 72
河南越调音乐 73
附唱腔选段 75
观酷吏细参详犹如警钟(《包公坐监》高守正[须生]唱腔) 75
潘仁美通敌把国卖(《无佞府》杨景[须生]唱腔) 79
南监比不得南衙美(《包公坐监》包拯[净]唱腔) 83
汉调二簧音乐 83
附唱腔选段 85
沙滩赴会好凄惨(《四郎探母》萧太后[旦]唱腔) 85
姜伯约传将令——(收姜维》姜维[生]唱腔) 89
您弟兄在南学读五经(《二堂舍子》刘彦昌[生]唱腔) 91
表演 95
脚色行当体制及表演技艺简述 95
特殊身段及特技 97
转眼、吊眼 97
动脸 97
动耳 97
变须 97
抹脸 97
变音 97
漱獠牙 97
吐火 97
咬牙 98
倒座椅 98
吐血 98
夹鸡蛋簸米 98
头触地小翻 98
老鳖大晒盖 98
滚棚 98
剧目选例 98
斩蔡阳 98
金玉奴·得中 99
七品芝麻官后传·三升堂 100
双灵牌·复审 102
画龙点睛 102
舞台美术 103
舞台装置 103
灯光布景 104
服装行头 106
化妆头饰 107
砌末道具 108
音响效果 108
机构 110
科班与学校 110
李家戏窝班 111
叶县常村越调窝班 111
鲍坡窝班 111
赵国栋窝班 111
鲁山张官营喜庆班 111
张和窝班 112
康老四窝班 112
郏县教育馆戏训班 112
张宏恩窝班 112
襄城县戏曲训练班 113
宝丰县石桥文艺学院 113
叶县文艺学习班 113
郏县戏曲学校 113
襄城县八七专科学校文艺班 113
舞钢区文艺培训班 114
叶县戏曲学校 114
临汝县戏曲学校 114
平顶山市戏曲学校 115
宝丰县戏曲学校 115
临汝县拐棍李气胜笑志豫剧学校 115
郏县上丁村戏校 116
郏县长桥村戏校 116
班社与剧团 116
襄城县豫剧团 117
平顶山市郊鱼陵山戏班 118
襄城营里戏 118
襄城二簧戏班 118
郏县沙沟二簧太乙班 119
襄城县越调一团 119
襄城七班戏 120
襄城五街戏 120
襄城县王督鲁科班戏班 120
郏县堂街“一挂鞭”戏班 120
郏县西关娃娃戏班 120
郏县士庄街越调戏班 120
叶县坟台“双凫会”戏班 121
襄城县越调剧团 121
襄城县石行戏 121
郏县安良“一道辙”戏班 121
鲁山石佛寺梆子戏班 122
宝丰高皇庙二夹弦戏班 122
叶县“十八哼”戏班 123
郏县五街戏 123
鲁山县豫剧团 123
宝丰县豫剧团 124
宝丰县大众剧团 124
襄城县大众豫剧团 124
襄城县人民剧团 124
襄城县工农剧团 124
郏县豫剧团 124
叶县豫剧团 125
鲁山县曲剧团 126
临汝县豫剧团 126
临汝县曲剧团 126
平顶山市豫剧团 127
平顶山市曲剧团 128
舞钢区豫剧团 129
平顶山市越调剧团 129
龙虎班与业余剧团 130
襄城县双庙乡常贾村罗戏社 131
襄城县湛北姚庄汉调二簧剧团 131
郏县西关“饸饹梆”戏班 132
襄城县麦岭乡东坡方曲子戏 132
襄城县双庙龙虎班 132
郏县庞庄二簧戏班 132
鲁山县朱家坟业余剧团 133
平顶山矿务局一矿豫剧团 133
平顶山矿务局五矿豫剧团 133
叶县太康越调剧团 134
平顶山矿区青年豫剧团 134
叶县坟台曲剧团 134
平顶山矿区豫剧团 135
叶县夏李豫剧团 135
郏县堂街乡曲剧团 135
宝丰县赵庄乡越调木偶剧团 136
临汝寄科乡豫剧团 136
舞钢区武功豫剧团 136
梨园矿务局豫剧团 136
临汝县郭小宝曲剧团 136
朝川矿务局文工团 137
创作研究室、协会和戏装工厂 137
平顶山市戏剧创作研究室 137
襄城县戏剧工作者协会 138
平顶山市新华戏具服装厂 138
演出场所 139
平顶山剧院 141
平顶山市平声影剧院 141
平顶山矿务局矿工俱乐部 141
平顶山市工人文化官露天影剧院 142
叶县昆城影剧院 142
叶县剧院 142
舞钢区垭口影剧院 143
舞阳钢铁公司文化宫 143
襄城县人民剧院 143
圆明寺(小寺)戏院 143
临汝县汝州剧院 143
临汝镇影剧院 144
郏县人民剧院 144
开化寺剧场 144
阳春舞台 144
郏县人民影剧院 144
宝丰人民会堂 145
宝丰县人民影剧院 145
鲁山人民影剧院 145
襄城县城隍庙戏楼及外戏楼 145
颍考叔祠戏楼 146
叶县洛岗关帝庙戏楼 146
临汝留王店城隍庙戏楼 146
临汝城关钟楼戏楼 147
郏县陕山庙戏楼 147
宝丰东大庄戏楼 147
宝丰大营镇关帝庙戏楼 147
临汝党屯花台子 147
平顶山地区古戏楼一览表 148
平顶山地区露天剧场一览表 153
平顶山地区现代化影剧院一览表 155
演出习俗 158
写戏 158
点戏 158
对台戏 158
庙会戏 159
还愿戏 159
丧葬戏 159
加官戏 159
送邀台与排堂戏 159
亮相戏 160
反串戏 160
打炮戏 160
垫场戏 160
收签、挤门、放门 161
破台 161
请庄王 161
敬庄王 162
拜年 162
拜客 162
开脸 162
拜师学艺 162
经济分配 162
垛箱 162
文物古迹 164
临汝泉李清代戏楼牌 164
襄城县修颍考叔祠戏楼费用清单碑 164
襄城县七里店东汉《东海黄公》画像石(残) 165
叶县《关公挑袍》木刻画 165
宝丰县宋代铜镜 166
宝丰县铜镜(残) 166
宝丰县清代戏曲彩绘宫灯 166
郏县民国戏折子 167
刘伯承等欢送华野文工团照片 168
轶闻传说 169
看戏丢娃娃 169
唱戏冲喜 169
大夯唱越调 170
王中彦救戏 170
马岱的“妙计” 170
听唱不如死了好 171
曲剧手板的来历 171
外行何以称“凉壶”? 172
越调戏之家魔冢营 172
白郎起义军与戏曲活动 173
附录:我所知道的《汝州戏曲小志》(贾天长) 174
梨园行中的隐语与行话 177
江湖隐语 177
数目 177
方位 178
姓氏 178
表示性状、动作的词语 178
一般活动、交往用语 178
人体各部分 179
景物及一般设施 179
自然气象 179
动物 180
行业、人物 180
一般物品 181
其他 182
梨园行话 182
班社类别 182
班社内分工 182
演出用物 183
一般演出用语 184
其他用词 185
戏曲人物 187
传记 189
耿应房 189
方子良 189
翁花喜 189
杨 四 189
李桂红 189
朱万明 190
许雷 190
关云龙 190
刘喜禄 191
路天才 191
李小才 191
王子云 191
胡定 192
徐文彬 192
赵同兴 192
孙书德 193
叶青林 193
徐玉琴 193
张春祥 194
简介 195
许良奎 195
王 应 195
许金柱 195
李明玉 195
何奉君 195
程秋法 195
杨亚东 196
王中彦 196
李学道 196
刘锡年 196
王 聚 196
梁振启 196
刘德禄 196
黄俊岭 197
张化民 197
薛兰芳 197
郭自友 197
张忠孝 197
李自杰 197
禹瑞祥 197
杜三湘 198
邢维城 198
曹成章 198
阎竹荣 198
阎振谦 198
王森荣 198
李忠健 198
朱玉梅 199
周 斌 199
王国彬 199
李志强 199
朱武庭 199
李玉花 199
马云 200
吴耀宇 200
黄梅兰 200
王复生 200
孙连久 200
李葆 200
郭宝霞 200
何兰英 201
岳中州 201
王木桂 201
赵光先 201
白福献 201
杨翠兰 201
马莉 201
赵鲁生 201
黄文博 202
金桂兰 202
魏桂荣 202
郑秀花 202
乔书明 202
杨德田 202
何 山 202
孙 云 203
张 韦 203
陈广民 203
苗军娥 203
附录 205
平顶山地区省级以上协会、学会会员名录 207
平顶山市首届戏曲调演获奖人员名单 208
平顶山市1984年度优秀剧作评奖获奖名单 210
平顶山市辖六县及舞钢区戏曲志编辑人员名单 211
后记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