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生命完整性与教育 4
一 生命完整性:生命之底色 4
(一)生命完整性的意蕴 4
(二)生命完整性还原生命底色 11
二 生命完整性:教育的不懈追求 13
(一)诉求“和谐”:教育的应有之义 14
(二)走入澄明之境:教育的诗情守望 18
(三)现实教育对生命完整性的异化及其归因分析 22
三 生命完整性的教育重构 33
(一)实施“全人”的教育内容 34
(二)倡导“学会关心”的教育活动 41
(三)运用“个性化”的教育形式 45
(四)重塑“和谐”的“精神家园” 50
第二章 生命有限性与教育 56
一 识读生命有限性 56
(一)生命有限性的基本内涵 56
(二)生命有限性的历史向度 58
二 生命有限性的教育审视 65
(一)生命有限性的意蕴 65
(二)人之生命有限性的教育价值 71
(三)生命有限性的教育诉求 78
三 基于生命有限性的教育建构 82
(一)教育理念:直面生命有限,追求生命无限 82
(二)师生关系:走向精神相遇,促进生命成长 88
(三)教育形式:注重生命体验,实现生命拓展 92
第三章 生命开放性与教育 99
一 开放:生命的存在方式 99
(一)识读生命的开放性 99
(二)生命的开放性的特征 103
(三)生命的开放性的维度 106
二 历史:中西方对生命的开放性的关注 113
(一)中国历史上生命的开放性思想 113
(二)西方历史上生命的开放性思想 119
三 意蕴:开放对个体生命成长的价值 127
(一)逃离束缚——挖掘潜力 127
(二)超越当下——追求可能 128
(三)提升境界——涵养生命 131
四 困惑:生命的开放性在教育中的迷失及归因分析 133
(一)生命的开放性在教育中的迷失 133
(二)教育中“生命的开放性”迷失之归因分析 140
五 完善:教育对生命的开放性的关注 153
(一)呵护生命的关系性 154
(二)激发生命的活力 164
(三)重塑生命的自为性 170
第四章 生命超越性与教育 177
一 生命超越性的内涵 177
(一)生命超越性的历史向度 177
(二)生命超越性的厘定 185
二 生命超越性与个体生命 187
(一)个体生命的有限性:生命超越性的动力 188
(二)个体生命的可能性:生命超越性的源泉 190
(三)个体生命的生成性:生命超越性的活力 192
(四)个体生命的文化性:生命超越性的体现 194
三 生命超越性视阈下的教育实然发展与应然追求 197
(一)实然发展:现实教育中对生命超越性的遗忘 197
(二)应然追求:个体生命的超越性对教育的诉求 205
四 关注生命超越性的应然教育策略 211
(一)提升生命境界 211
(二)坚定生命信仰 214
(三)寻求生命意义 217
(四)走向生命审美 220
第五章 生命非连续性与教育 225
一 非连续性:生命发展的重要一维 225
(一)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内涵界说 225
(二)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理论解读 230
二 非连续性发展观:教育完善之必需 236
(一)连续性发展观及其局限性 236
(二)非连续性发展观对生命发展的独特价值 242
(三)非连续性发展的主要形式 246
(四)非连续性发展形式对生命发展影响的特点分析 255
三 走向完善:教育对生命发展非连续性的关注 258
(一)拓展教育研究的视阈 259
(二)教育实践中关注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 264
第六章 生命非理性与教育 274
一 识读非理性:唤醒生命的动力 274
(一)非理性的历史向度 274
(二)非理性的内涵 281
二 反思非理性:直面生命的本真 286
(一)非理性视阈下的人 287
(二)教育的非理性诉求 292
(三)非理性在现代教育中的缺失 299
三 建构非理性教育:绽放生命的色彩 305
(一)关注完整的教育 善待个体生命非理性的发展 307
(二)关注教育中的生命体验 激发个体生命非理性的活力 309
(三)关注教师的非理性 点燃个体生命非理性的火种 312
(四)倡导人文精神的课程 唤醒个体生命非理性的意识 314
(五)营造轻松的教育氛围 释放个体生命非理性的潜能 315
(六)感悟生命之美 提升个体生命非理性的境界 318
参考文献 322
后记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