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对语文课程的思考 1
第一节 语文必须姓“语”的哲学思考 1
第二节 历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6
第三节 从“反科学主义”看语文教学理论的乱象 15
第四节 语文教学:请回归学科本位 22
第五节 语文教学:借助“工具”渗透“人文” 27
第六节 读黄、陈两位先生的文章——兼论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构建 32
第二章 追求“很语文”的教材 37
第一节 教材选文一定要名篇吗? 37
第二节 请站在“语文”的角度关注语文教材 42
第三节 论语文教材的“语文”之编 48
第四节 论语文教科书编选的语用追求 53
第五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四大系统的显著进步 61
第六节 因文而异,深文浅教——论鲁迅作品教学 67
第七节 应该由谁说了算?——论莫言作品进语文教材 71
第三章 语文教师为什么就不是主体? 76
第一节 有关语文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哲学思考 76
第二节 语文老师,请在阅读教学中站稳脚跟——论语文教师的主体作用 81
第四章 备课·教案·学案 87
第一节 阅读教学教案设计的返璞归真 87
第二节 “品味语言”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吗? 92
第三节 学案,想说爱你不容易 97
第四节 语文学案,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怪胎 102
第五章 阅读教学的“平民”视角 109
第一节 阅读教学:请持“平民视角” 109
第二节 论阅读教学的“常态”建构 115
第三节 阅读教学“整体性”原则的多元思考 121
第四节 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三维构建 125
第五节 语文教学,请挣脱“模式”的缰绳 129
第六节 翻转课堂,能服中学语文教学这方“水土”吗? 134
第七节 语文教学:请从“本位”出发选择媒体 138
第八节 切莫忽视背景知识引入的艺术 143
第六章 阅读教学文本处理 149
第一节 论“长文短教”与“短文长教” 149
第二节 阅读教学:为何不可以“深文浅教”?——由《幽径悲剧》想起的 154
第三节 论语文课堂教学的“深挖”与“浅教” 159
第四节 好读书不求甚解——对文本解读的理性思考 164
第五节 文章要“浅教”,还是要“深教”?——以《社戏》初中、高中不同教学处理为例 170
第六节 论教材文本“剩余价值”的多元开发 175
第七章 阅读教学的文体教学 179
第一节 叙事文的“线索”究竟该如何认定? 179
第二节 试析阅读文本“双线并行”的几种情况 184
第三节 科学划分论证方法,突破议论文教学的瓶颈 188
第四节 用“语文”的方式教论述文 193
第五节 情节·场面·细节——对小说教学的深入思考 200
第六节 论文言篇目教学的拓展延伸与“剩余价值”的多元开发 205
第八章 阅读教学的过程 210
第一节 预设课堂与课堂预设,课堂生成与生成课堂——从三国时蜀汉帝国的兴亡说起 210
第二节 论语文课时教学的起承转合 216
第三节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论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设置与落实 222
第四节 “从外到内、由奢入简”的理想选择——论阅读教学的有效预习 229
第五节 论语文课堂导语的价值取向 235
第九章 作文教学的“平民”建构 240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经”与“纬”——论“写什么”与“怎么写”的对立统一 240
第二节 寻求缓解习作教学“事倍功半症”的药方——因“地”制宜构建习作单元的尝试 245
第三节 说明文写作中相似联想、相反联想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251
第四节 议论文“三要素”与“平民”作文教学的建构 256
第五节 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写“后记” 262
第十章 作文教学中的改写训练 270
第一节 改写——阻止考试作文假话、空话、套话的有效途径 270
第二节 改写训练,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275
第三节 改写训练,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二) 282
第十一章 口语交际教学的“平民”建构 287
第一节 从解决“听力障碍”入手拯救“学困生” 287
第二节 切莫让“家校路路通”成为“学困生”的“温床” 292
第十二章 教法论·单元教学 298
第一节 呼唤单元教学的涅槃(之一) 298
第二节 呼唤单元教学的涅槃(之二) 303
第三节 论语文教材的“语文”之用 308
第十三章 课堂评议的价值取向 313
第一节 语文课堂评议应向学生“所得”倾斜 313
第二节 学生“所得”是语文课堂评价的终极目标 319
第三节 论课堂评议的多维建构 324
第四节 趋向平淡才是真——从四堂《鉴赏家》课看语文公开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332
第五节 追求“很语文”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338
第六节 对语文赛课命题的“语文”思考 344
第七节 从“同课异构”到“同题异构”——对语文公开课形式改变的探索 349
第十四章 说课、模拟授课与片段授课 353
第一节 借用演绎过程,让“说课”更严谨、更精彩 353
第二节 “微型授课”正在走向我们 358
第三节 让“微型授课”走向深入 365
第四节 论语文的“片段授课” 371
第十五章 语文课外活动与语文综合活动 378
第一节 引导课外语文活动,充实语文课外活动 378
第二节 化“综合性课程”为“语文综合性学习” 383
第十六章 语文测试评价 389
第一节 语文素质教育与语文应试教学 389
第二节 提倡科学的语文应试教学 395
第三节 论语文应试教学的科学化追求 400
第四节 语文复习,请借“拓展延伸”的东风 405
第五节 是促进诗歌繁荣还是添乱?——也论“诗歌入高考” 410
第十七章 课堂实录与评析 415
第一节 一堂课起承转合中的“剩余价值”运用——评王家伦老师的《七颗钻石》课堂教学 415
第二节 从王家伦老师的《老人与海鸥》的教学活动看“常态”化的小学语文教学 420
第三节 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王家伦老师一堂作文教学的课堂实录 426
后记 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