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及相关概念、理论 1
一、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
(一)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内涵及构成 1
(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3
(三)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6
(四)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与自由职业者 8
(五)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与党外知识分子 10
二、政治参与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一)“政治参与”的内涵与外延 11
(二)“有序的政治参与”的界定 14
(三)“政治参与”与“参政议政”的联系和区别 16
三、相关理论 18
(一)中国共产党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理论 18
(二)知识分子理论 21
(三)社会分层理论 24
(四)政治参与理论 27
第二章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产生和发展 35
一、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 35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自由职业者 35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78年前的中国自由职业者 46
二、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产生的时代背景 47
(一)经济背景 47
(二)政治背景 49
(三)文化背景 52
(四)社会背景 53
(五)国际背景 54
三、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孕育期(1978—1991年) 55
四、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产生期(1992—2001年) 60
五、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初步发展期(2002—2012年) 63
六、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全面发展期(2012年以后) 66
第三章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主要群体 68
一、外企的中方管理技术人员 68
(一)群体界定 68
(二)现实状况 69
(三)发展趋势 71
二、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和技术人员 73
(一)群体界定 73
(二)现实状况 75
(三)发展趋势 77
三、民营市场中介组织的专业人员 78
(一)群体界定 78
(二)现实状况 81
(三)发展趋势 84
四、民办社会组织中的管理和专业人员 86
(一)群体界定 86
(二)现实状况 89
(三)发展趋势 90
五、自雇知识分子 92
(一)群体界定 92
(二)现实状况 94
第四章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群体特征、属性及作用 97
一、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 97
二、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属性 101
(一)它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吗? 101
(二)它是一个独立的阶层吗? 104
(三)它属于中间阶层吗? 107
(四)它是精英群体吗? 112
(五)它形成了利益集团吗? 114
三、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 115
(一)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投资、就业、消费的重要促进者、科研的创新者和财富的创造者 115
(二)在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参与新的主体、政党党员新的来源、政治生活新的力量 117
(三)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组织的重要建设者、社会活力的主要激发者 118
(四)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产业的主要推动者、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贡献者 119
(五)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产业升级的推动者、民间环保的生力军 120
第五章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历程及原因考察 122
一、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历程 122
(一)孕育期(20世纪80年代初—2000年) 122
(二)启动期(2000—2006年) 123
(三)初步发展期(2006—2015年) 123
(四)全面发展期(2015年以后) 124
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对于政治的不同态度及原因 125
三、政治参与的动因类型 127
四、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主观原因 130
(一)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 130
(二)代表行业利益,反映行业诉求 131
(三)参与国家政治运行,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131
(四)提升个人社会地位,支持个人事业发展 132
五、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客观原因 133
(一)国家治理的需要 133
(二)统战工作的需要 134
(三)社会建设的需要 134
(四)行业发展的需要 135
第六章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途径与内容 136
一、人大、政协途径及有关方式、内容 136
(一)参加人大选举 136
(二)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136
(三)在人大、政协相关会议及活动上建言 139
(四)提出议提案并监督办理情况 140
(五)反映社情民意 141
(六)参与立法或执法监督工作 141
二、政党途径及有关方式、内容 141
(一)加入政党并担任一定职务 141
(二)支持在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 143
(三)通过党的会议、活动来反映利益诉求 144
(四)运用党际协商平台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145
三、政府、法院、检察院(简称“一府两院”)途径及相关方式、内容 146
(一)在一府两院及其职能部门担任领导职务 146
(二)在一府两院一些监督性、咨询性、荣誉性机构任职 147
(三)与一府两院的对口联系 149
(四)一府两院召开的听证会、专题座谈会 149
(五)参与政府信访接待 150
四、团体途径及相关方式、内容 150
(一)成为社会团体的成员,争取担任一定职务 151
(二)支持在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工青妇等组织 152
(三)在工青妇等组织中积极建言、发挥作用 152
五、行业途径及相关方式 152
(一)参加和参与组织行业协会、商会 152
(二)通过行业协会反映利益诉求 153
(三)谋求在行业协会内的影响和控制力 154
六、媒体途径及相关方式、内容 155
(一)在媒体上开辟专栏 155
(二)与媒体联合成立公益服务机构 155
(三)不时在媒体上就社会热点问题发出声音 155
(四)借助媒体开展公益、评选活动 156
七、其他途径 156
(一)参与“同心”主题实践活动(综合途径) 156
(二)个人接触(个人途径) 157
(三)基层途径 157
第七章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成效与不足 159
一、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成效 159
(一)个人及单位层面 159
(二)行业与群体层面 161
(三)地方与社会层面 164
(四)国家与政党层面 165
二、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不足 167
(一)主体方面的不足 167
(二)途径方面的不足 170
(三)内容方面的不足 173
(四)标准方面的不足 174
第八章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特点、对策与趋势 176
一、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主要特点 176
二、引导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 180
(一)加强主体建设 180
(二)完善参与途径 182
(三)提升参与质量 185
(四)明确评价标准 185
三、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 186
(一)主体会进一步加强与均衡 186
(二)心行会进一步理性与理想 187
(三)途径会进一步完善与规范 188
(四)内容会进一步提升与聚焦 189
第九章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比较研究 190
一、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群体比较 190
(一)参与背景的比较 190
(二)参与主体的比较 199
(三)参与途径的比较 203
(四)参与作用的比较 207
二、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历史比较 209
(一)参与背景的比较 209
(二)参与主体的比较 211
(三)参与途径的比较 214
(四)参与作用的比较 216
第十章 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评价体系 218
一、人大、政协途径下的指标项目及数值标准设定 218
二、政党途径下的指标项目及数值标准设定 222
三、政府(一府两院)途径下的指标项目及数值标准设定 224
四、团体途径下的指标项目及数值标准设定 226
五、行业途径下的指标项目及数值标准设定 227
六、媒体途径下的指标项目及数值标准设定 228
七、其他途径下的指标项目及数值标准设定 228
附件1中介行业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与政治参与调查问卷汇总说明 233
附件2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状况调查问卷汇总分析 245
参考文献 258
后记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