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文献与文化 明清小说研究的多维视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温庆新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4829445
  • 页数:218 页
图书介绍:全书由绪论、九个章节及主要参考文献、后记组成。前二章主要反思学界研究《水浒传》、“神魔小说”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探讨《西游记》的早期传播,第四章从明清文化视域探讨古代小说的序跋内容,第五、六章从文献实证、文本阐述角度探讨《红楼梦》的编纂,第七章从文献、文化探讨《聊斋志异》三种“仿作”的编纂,第八章从“梦”文化、“虚无党”等角度展开《孽海花》文本的解析,第九章探讨《觚葊漫笔》对晚清时期的小说批评理论的承继。

绪论 1

一、古代小说研究的三大关键词:方法、文献与文化 2

二、本书的研究对象、章节设置及主要内容 3

第一章 关于《水浒传》成书时间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9

第一节 《水浒传》成书时间讨论平台的建立 9

一、“元末说”、“元末明初说”的证据使用 10

二、“元末说”、“元末明初说”的研究方法 11

第二节 “明代中叶说”的研究思路、材料使用及论证过程 13

一、“明代中叶说”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反思 13

二、“明代中叶说”的材料使用及论证过程 16

第三节 《水浒传》成书时间的“科学”研究方法 18

一、“反面启发法”与《水浒传》成书时间的讨论 18

二、“正面启发法”与《水浒传》成书时间的讨论 19

三、文献传播学视域下内证与外证、事证与理证相结合的方法 22

第二章 对“神魔小说”文体研究热的反思 26

第一节 “神怪”与“神魔”——非此即彼与亦此亦彼的认识禁锢 27

一、非此即彼、亦此亦彼的杂糅与“神魔小说”的文体特征表述 27

二、非此即彼、亦此亦彼杂糅的缘由及影响 28

第二节 “神怪”与“神魔”——题材与体裁、内容与形式的颠倒 32

一、“神怪”与“神魔”——题材与体裁的颠倒 32

二、“神怪”与“神魔”——内容与形式的颠倒 35

第三章 论《西游记》的早期传播——以明盛于斯及其《休庵影语》为中心 37

第一节 盛于斯的生平经历考述 37

一、盛于斯生卒年辨及其他 38

二、盛于斯晚景情状及其遣怀途径 40

第二节 《休庵影语》的成书与《西游记》的早期传播 44

一、今本《休庵影语》的成书情形 44

二、《西游记误》所载与《西游记》的早期传播 45

第四章 明清文化视域下的古代小说序跋透视 49

第一节 明清文化视域下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序跋透视 49

一、明代《三国志通俗演义》序跋的文化视域关照 50

二、清代《三国志通俗演义》序跋的文化视域关照 55

第二节 “辨异”与“正名”:对明清神怪小说序跋的透视 63

一、“辨异”与“正名”:神怪小说序跋展开的前提 63

二、清代文治环境、社会思潮与神怪小说序跋的关注重点 66

第三节 明清小说类书序跋与小说类书之编刻 74

一、“善取益者自为益”与明清小说类书的编纂观念 75

二、“应世之务”、“吟咏之资”与“说部”之刊刻 77

三、“有味其言”与明清小说类书之传播 80

四、明清小说类书序跋在古代小说理论史上的定位 82

第五章 《红楼梦》版本的实证研究 84

第一节 “己卯本”之“董康旧藏”说与太虚幻境“六司”名称异文考辨 84

一、“己卯本”之“董康旧藏”说溯源 85

二、太虚幻境“六司”名称异文比勘 90

第二节 “列藏本”《红楼梦》研究四则 92

一、“不先证底本,则多诬古人” 93

二、逆向反观问题,方能“柳暗花明” 95

三、“列藏本”与“蒸锅铺本” 98

四、“红色点断的痕迹和名字旁边的红线标记”与“列藏本”的年代问题 100

第六章 多维视域下的《红楼梦》文本诠解 103

第一节 《红楼梦》的叙事模式新论:“借情言政”与“借政言情”的互化 103

一、“借情言政”模式的演变与“言政”内容的变化 104

二、“借政言情”模式及与“借情言政”的交融 106

第二节 《红楼梦》与青楼文化关系的多视域观照 112

一、《红楼梦》接受史的学理观照:从高鹗《捣练子》谈起 112

二、《红楼梦》所写诸戏剧的特殊之处 117

三、“净化”、“幻化”、“诗化”艺术后的特殊残迹:从麝月等怪异言论谈起 123

四、贾宝玉、北静王的“梨园装束” 132

五、从社会学视域,审视《红楼梦》的成型条件 136

第七章 文献、文化与《聊斋志异》三种“仿作” 147

第一节 沈起凤《谐铎》的编纂旨意别解 147

一、《谐铎》成书的复杂与此书寓意的诠解 148

二、沈起凤晚景的自我反思与今本《谐铎》的内容书写及叙事策略 151

第二节 古吴靓芬女史贾茗所编《女聊斋志异》考论 158

一、《女聊斋志异》的刊行情形及对书前“叙”题署问题之辨正 158

二、《麻姑》、《蔡筝娘》篇辑选出处考辨 160

三、《陈恭人》篇之史料价值与《女聊斋志异》的成书时间 162

第三节 《新小说》所载《反聊斋》著者或为吴趼人考辨 167

一、《新小说》所载《反聊斋》著者考辨 168

二、《反聊斋》的编纂旨趣及学术价值 172

第八章 “梦”文化、“虚无党”与《孽海花》的文本解析 176

第一节 梦与《孽海花》谈微 176

一、历代写梦文学概述 177

二、《孽海花》对传统写梦文学的承继 178

三、《孽海花》写梦的艺术特征及其思想寄蕴 184

第二节 “虚无党”与《孽海花》对民主自由的书写 186

一、晚清的“虚无党”小说创作概述 186

二、《孽海花》对民主自由的书写:以对夏雅丽的刻画为中心 188

三、《孽海花》书写“虚无党”主题的得失 193

第九章 《觚葊漫笔》与晚清时期的小说批评理论 194

第一节 《觚葊漫笔》对传统小说批评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194

一、“读法”与《觚葊漫笔》对传统小说批评理论的继承 194

二、《觚葊漫笔》对传统小说批评理论的发展 197

第二节 有关“历史小说”的论述及对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吸收 200

一、《觚葊漫笔》有关“历史小说”的论述 200

二、《觚葊漫笔》对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吸收 202

三、对《觚葊漫笔》的合理定位 204

参考文献 207

后记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