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控制、互动到多元发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子江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64424626
  • 页数:28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体育社会组织的研究意义 1

第二节 体育社会组织的构成及含义 4

一、概念的界定 4

二、概念的探讨 6

第三节 体育社会组织的类型分析 9

一、按照合法性分类 10

二、按照组织性质和体制分类 11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13

第二章 社会组织研究综述 15

第一节 研究概况 15

第二节 理论视角 19

一、非营利组织理论视角 19

二、“国家一社会”分析框架下的宏观层面 20

三、组织分析理论、法学理论的中观层面 23

四、多视角、多学科个案化的微观层面 24

五、简要评述与讨论 25

第三节 体育社会组织研究概况 26

一、关于体育协会研究 27

二、关于体育社团研究 29

三、各类称谓的体育社会组织研究 31

四、简要述评与小结 35

第四节 体育社会组织研究 36

一、国外体育社会组织研究 36

二、台、港、澳体育社会组织研究 38

第五节 体育社会组织研究简要述评与小结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假设 43

第一节 方法论 43

第二节 研究方式 44

第三节 具体研究方法 44

一、文献资料法 44

二、访谈法 45

三、调查法 45

四、逻辑分析法 46

五、比较法 46

第四节 研究假设 47

第五节 中国体育社会组织的生发与走向 47

一、中国体育社会组织的独特发展历程 47

二、政府对社会组织分类控制管理的策略 50

三、政府主导管理下的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条件 52

四、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良性互动的路径 54

第四章 中国体育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分析框架 58

第一节 体育社会组织的增长变化 61

第二节 体育社会组织分类体系与模式分析 62

第三节 政府与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的关系 64

第四节 管理体系分类 67

一、分类标准 67

二、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类型 69

第五节 控制体系分析 76

第五章 对体育社会组织的控制与发展的策略趋向 79

第一节 规制体育组织的法规体系 79

第二节 政府部门的策略趋向 82

第三节 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合作模式与发展路径 83

一、内卷模式——协同增效模式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84

二、准合作模式——服务替代模式的持续发展路径 86

三、依附模式——转向伙伴式外包 88

四、草根模式——拾遗补缺式的合作发展路径 90

第四节 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良性互动的路径 93

一、良性互动的政策基础 93

二、良性互动的现实路径 95

第六章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管理顶层设计与发展趋向 100

第一节 全国性社会体育组织演进过程 100

第二节“中心+协会”的模式与“四位一体”机构设置讨论分析 107

一、“政事不分”,管理职能交叉 107

二、“事社不分”,制约协会实体化进程 108

三、“事企不分”,可能产生的权力寻租与腐败 109

四、“管理错位”带来体育事业发展的阻滞 110

第三节 国家级与省市级管理方式与社会体育组织设立关联性 111

第四节 顶层体育社会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及建议 116

一、实行“大部制”改革后政府管体育的职能和作用 116

二、确立体育总会和单项协会办体育的实体地位 117

三、分类改革体育事业单位 118

第七章 对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分析 120

第一节 体育社会组织身份特征 121

一、组织的等级结构 122

二、组织注册方式与结构 125

三、组织成立方式 129

第二节 体育社会组织的治理结构 130

一、决策方式 131

二、领导人任命方式 132

第三节 体育社会组织的资源结构 133

一、人力资源结构 133

二、收支结构 138

三、媒体资源利用 147

第四节 体育社会组织的行为控制 149

一、目标宗旨 149

二、活动领域、范围和方式 152

三、社会组织获得政府资源途径 154

第五节 体育社会组织面临的问题 155

一、监督与控制 156

二、对资源的需求 157

三、社会影响力 159

第六节 对两类体育社会组织的分析 162

一、体育社团与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的相同点 162

二、体育社团与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的不同点 162

三、体育社团与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的发展趋势 164

第七节 讨论与结论 166

一、讨论 166

二、结论 169

第八章 管理体制创新与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思路建议 171

第一节 体育管理体制转型与体育组织创新的条件 171

一、政府管理方式转型的动因 171

二、体育社会组织制度创新机遇 173

第二节 各类模式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思路 174

一、内卷模式体育组织的改革发展思路 174

二、准合作模式体育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177

三、依附模式体育组织的改进发展思路 179

四、草根模式体育组织的合作发展思路 180

第九章 体育基金会发展现状、趋向及对策建议 183

第一节 公募体育基金会现状分析 184

一、公募体育基金会基本状况 184

二、公募体育基金会运营效率及财务效绩 188

三、公募体育基金会收支状况 191

第二节 非公募体育基金会现状分析 193

一、我国非公募体育基金会基本状况 193

二、非公募体育基金会运营效率及财务效绩 195

三、非公募体育基金会收支状况 197

第三节 港、澳、台体育基金会 198

一、港、澳、台体育基金会在国内运作方式 199

二、港、澳、台体育基金会案例研究 199

第四节 我国体育基金会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 203

一、潜在需求与基金会发展空间 204

二、制约体育基金会发展的外部因素 206

三、简要评述与小结 208

四、影响体育基金会发展的内部因素 209

第五节 体育基金会发展对策建议 211

一、公募体育基金会的存量改革 211

二、非公募体育基金会的增量改革 212

三、借鉴境外体育慈善思路创新公益体育 212

四、补充社区体育基金会扫除公益体育盲区 213

第十章 体育社会组织的个案研究 215

第一节 社团组织的角色——法团主义视角下北京市大体协组织结构与运作的分析 215

一、体育社团组织运作分析 216

二、组织管理与运作模式 220

三、体育社团内部自身发展的路径 224

四、结语 225

第二节 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现状与运行模式研究——以北京与全国部分地区比较和个案为视角 226

一、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现状分析 226

二、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结构与层级分析 232

三、管理与运行模式案例分析 239

四、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面临的问题 243

五、结论 245

六、建议 246

第三节 公益与市场的博弈——调控政策对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运动波动式发展的研究 247

一、前言 247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48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248

四、几点建议 254

参考文献 255

附录 调查问卷 263

体育社团调查问卷 263

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调查问卷 270

体育基金会调查问卷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