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构造单元 1
第一节 构造单元划分 1
一、超大陆旋回理论是再造构造格局的理论基础 1
二、大地构造相理论是划分构造单元的主要原则 1
三、构造单元划分方案 1
四、关于后碰撞和后造山的界定 3
五、在一张图上如何表现不同演化阶段形成的构造单元 4
第二节 构造单元简要特征 4
一、哈萨克斯坦板块(Ⅰ) 4
二、长阿吾子-乌瓦门-红柳河-洗肠井早古生代—中泥盆世缝合带(Ⅱ) 7
三、塔里木板块(Ⅲ) 9
四、中朝板块(Ⅳ) 10
第二章 地层 11
第一节 地层区划及总体特征 11
一、地层区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1
二、地层区划 12
三、岩石地层单位的厘定原则 12
四、区域地层概貌 14
第二节 各地层区主要特征 25
一、准噶尔区(Ⅰ) 25
二、北天山区(Ⅱ) 29
三、中天山区(Ⅲ) 33
四、南天山区(Ⅳ) 36
五、柯坪区(Ⅴ)和库鲁克塔格区(Ⅵ)(含塔里木盆地) 38
六、马鬃山区(Ⅶ) 42
七、笔架山-双鹰山区(Ⅷ)及阿尔金区(Ⅸ) 45
八、北祁连区(Ⅹ) 47
九、阿拉善区(Ⅺ) 48
第三节 古生代沉积构造格局分析 48
一、早古生代沉积构造格局 49
二、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格局 54
第四节 小结 68
第三章 岩浆岩 70
第一节 岩浆岩时空分布 70
一、侵入岩时空分布 70
二、火山岩时空分布 70
第二节 构造岩浆岩带划分 72
一、划分的思路和原则 72
二、构造岩浆岩带划分 74
第三节 侵入岩 77
一、前南华纪侵入岩 77
二、南华纪—震旦纪侵入岩 84
三、寒武纪—早中泥盆世侵入岩 90
四、晚泥盆世—二叠纪侵入岩 106
五、三叠纪—白垩纪侵入岩 173
六、侵入岩源区探讨 177
第四节 火山岩 205
一、火山岩分布基本特征 205
二、中元古代火山岩 207
三、新元古代(含早寒武世)火山岩 211
四、早古生代—泥盆纪火山岩 217
五、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 221
六、中新生代火山岩 228
第五节 小结 231
第四章 蛇绿岩及高压—超高压变质岩 235
第一节 概述 235
第二节 准噶尔地区的蛇绿岩及高压—超高压变质岩 235
一、西准噶尔地区的蛇绿岩及高压变质岩 235
二、东准噶尔地区的蛇绿岩及超高压变质岩 237
第三节 北天山、中天山北缘及北山的蛇绿岩及高压变质岩 240
一、北天山巴音沟蛇绿岩 240
二、中天山北缘蛇绿岩与高压变质岩 241
三、北山蛇绿岩 242
第四节 南天山和塔里木北缘的蛇绿岩及高压—超高压变质岩 244
一、南天山北坡(中天山南缘)蛇绿混杂岩和高压—超高压变质岩 244
二、南天山内部的蛇绿岩 248
三、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阿克苏蓝片岩 249
第五节 小结——蛇绿岩与构造演化 250
第五章 区域变质岩 251
第一节 概述 251
一、区域变质岩的发育程度及区域变质作用概况 251
二、区域变质岩研究概况 251
第二节 区域变质作用 252
一、变质相和变质相系的划分 252
二、变质作用类型的划分 254
三、变质期次的划分 254
第三节 变质地质单元划分 255
一、变质地质单元的划分原则 255
二、变质地质单元划分 256
第四节 各变质单元区域变质作用特征 259
一、准噶尔-天山-兴安变质地区(Ⅰ) 259
二、塔里木变质地区(Ⅱ) 277
三、华北变质地区(Ⅲ) 292
第五节 区域变质事件序列 296
一、新太古代变质阶段 296
二、古元古代变质阶段 297
三、新元古代变质阶段 298
四、加里东期变质阶段 298
五、华力西期变质阶段 299
第六节 小结 299
第六章 区域断裂 301
第一节 断裂系统 301
一、超岩石圈断裂 301
二、岩石圈断裂 301
三、壳断裂 302
四、盖层断裂 302
五、物理探测断裂 302
第二节 主要断裂特征 302
一、超岩石圈断裂 302
二、岩石圈断裂 306
三、壳源断裂 308
四、盖层断裂 309
五、物理探测断裂 310
第三节 小结 311
第七章 构造演化 312
第一节 大陆地壳早期演化阶段(阶段Ⅰ) 312
一、陆核形成及演化期(太古宙—古元古代) 312
二、陆块形成及演化期(长城纪—青白口纪) 312
三、Rodinia超大陆形成时期(青白口纪末) 313
第二节 洋陆演化阶段(南华纪—泥盆纪) 314
一、Rodinia超大陆裂解期(南华纪—震旦纪) 314
二、复杂弧盆系形成演化期(寒武纪—早中泥盆世) 314
三、碰撞造山期(中泥盆世末—晚泥盆世早期) 316
第三节 海陆演化阶段(晚泥盆世—早中二叠世) 318
第四节 陆内演化阶段(晚二叠世—现今) 323
一、晚二叠世—白垩纪构造格局及演化 323
二、古新世—上新世构造格局及演化 324
三、更新世—现今构造格局及演化 324
第五节 构造格局变迁及其动力学机制探讨 327
第六节 小结 328
第八章 重要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潜力 330
第一节 区域成矿特征 330
一、区域矿产概况 330
二、区域成矿特征 334
第二节 主要矿床类型成矿地质背景 339
一、主要矿床类型成矿地质背景条件 339
二、地质构造演化对成矿作用制约 344
第三节 成矿有利地段 347
一、成矿有利地段划分依据 347
二、成矿有利地段 347
第四节 小结 354
一、天山及其邻区主要矿产成矿时代和成因类型 354
二、天山成矿的时空分布特征 355
三、天山及邻区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张、合交替,形成了多期次的岩浆事件并形成了相应的矿产组合 355
四、区域性断裂构造对成矿具明显的控制作用 356
第九章 若干地质问题的认识和讨论 357
第一节 解读北山与天山及邻区地质单元的关系 357
一、阿尔金-北山构造带地质构造基本格架 357
二、北山与天山及邻区的地质关系 359
三、小结 364
第二节 天山及其邻区洋陆演化阶段构造事件 365
一、超大陆裂解事件 366
二、构造岩浆事件 367
三、高压超高压变质事件 368
四、碰撞造山事件 368
第三节 石炭纪—二叠纪岩浆作用构造属性 369
一、蛇绿岩的类型与形成时代:对分析石炭纪火山-岩浆作用构造属性的启示 370
二、早石炭世沉积充填序列:火山-沉积岩系形成于伸展构造体制的反映 370
三、石炭纪地层与下伏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变形特征:对天山石炭纪火山-岩浆作用构造属性的制约 371
四、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系的组合、地化特征与成因机制:形成于裂谷环境的指示 372
五、小结 376
第四节 从花岗岩看天山洋闭合时限 377
一、花岗岩的岩相学特征 377
二、花岗岩的时空演化对古天山洋闭合的限定 378
三、同位素特征与源区 381
结束语 383
参考文献及资料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