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述 1
戏曲史论 3
明清文学教育与戏曲文学的生成 3
一、文学知识与戏曲故事的生成 4
二、文学思维与戏曲叙述的生成 16
三、文学表达与戏曲语言的生成 24
四、结语 28
文士与优伶的互动——明代戏曲搬演论的生成 30
一、引言 30
二、明代戏曲搬演论的生成机制 33
三、明代戏曲搬演论中文士对优伶的操控 39
四、明代戏曲搬演论中文士对优伶的妥协 46
五、结语 52
戏曲家、戏曲作品和戏曲活动考论 57
病梅:《琵琶记》蔡伯喈形象的文化人格 57
一、引言:梅与病梅 57
二、清标与俗趣 59
三、傲气与柔骨 63
四、无病不成梅 67
《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编纂年代考 70
一、问题的提出 70
二、戏曲作品创作年代考 71
三、戏曲插图刻工情况考 76
四、结论 80
《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 81
一、明单刻本 81
二、明合刻本 88
三、清单刻本、石印本 92
四、清合刻本 97
五、清抄本 98
六、附录:《牡丹亭》改本 98
点铁成金:汤显祖《牡丹亭》传奇的改写策略及其文化意蕴 101
一、《牡丹亭》故事来源 101
二、“梦中情”:杜丽娘出生入死 104
三、“人鬼情”:杜丽娘起死回生 110
四、“人间情”:杜丽娘回生之后 115
五、结语 120
喧嚣与寂寞——1616年前后剧作家汤显祖的自塑与他塑 123
一、引言:剧作家汤显祖 123
二、知我与罪我:“立言”的焦虑 125
三、家传而户诵:传播的助力 133
四、才情与矩矱:“误读”的导向 143
五、结语:“明星”汤显祖 149
多重空间的形构、并置与演绎——李玉《万里圆》传奇的“空间”解读 152
一、引言 152
二、叙事空间的删略与扩充 154
三、表演空间的生成与拓展 160
四、想象空间的聚焦与深化 168
五、对话空间的开放与多元 172
吴伟业《秣陵春》传奇作期新考 178
一、《秣陵春》传奇作期诸说 178
二、从《南词新谱》的编刻考定《秣陵春》传奇作期 181
三、从吴伟业与余怀的交往考定《秣陵春》传奇作期 186
四、《秣陵春》传奇在清顺治年间的传播 189
论剧作家李渔的文学教育 193
一、李渔剧本的写作旨趣 193
二、李渔的文学教育与知识结构 197
三、李渔的文学教育与创新精神 207
四、“填词种子”与文学教育 215
仪式与象征——清顺治十七年冒襄得全堂夜宴演剧述论 219
一、仪式的场景:“以胜国之逸民,作骚坛之宗主” 219
二、象征的仪式:“抚今追昔,能不泫然” 226
三、仪式的象征:“选新声而歌楚调” 237
四、仪式的遗响:“最是泥人惟顾曲,细于笔墨倩谁传” 245
新戏生成、女性阅读与遗民意识——朱素臣《秦楼月》传奇写作与刊刻的前因后果 251
一、引言:苏州新戏 251
二、新戏生成:“《红鹅别传》邮筒寄” 252
三、女性阅读:“为多情开生面” 258
四、遗民意识:“世事已惊人面改” 264
五、结语:“相思难写,半枝桐叶” 272
贫困境遇、生存智慧与道德自赎——《海烈妇传奇》与清初江南士人的生活与思想 277
一、“此谓丈夫”:从社会新闻到文人叙事 277
二、《海烈妇传奇》与清初江南士人的贫困境遇 282
三、《海烈妇传奇》与清初江南士人的生存智慧 286
四、《海烈妇传奇》与清初江南士人的道德自赎 291
五、“香闺铁汉”:文人叙事的不朽价值 298
戏曲学术史 305
中国古典戏曲文学文献整理刍议 305
一、曲籍影印述论 305
二、曲籍编校谈略 311
戏曲目录著作的史学价值——简论傅惜华《中国古典戏曲总录》 319
戏剧史家周贻白 326
一、从艺人到史家 326
二、发凡起例 332
三、本源与流变 339
四、民间与宫廷 342
北美地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述评(1998—2008) 350
一、选题浏览 350
二、旨趣探幽 355
三、价值评说 361
“中国趣味”与北美地区中国古典戏曲研究 370
一、关注戏曲的本体特征 371
二、思考戏曲的历史意义 375
三、探究戏曲的文化含蕴 380
四、“中国趣味”的学术追求 383
附录 雪泥鸿爪——从我的博士论文写作谈起 389
后记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