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2011年中国十大公共危机案例 3
案例一 双重话语空间的博弈:药家鑫第二季 3
案例二 声誉修复的意义:故宫“十重门” 15
案例三 新谣言时代:碘盐抢购风波 35
案例四 官员媒介素养:微博开房门 43
案例五 公关是民主的沟通:塑化剂风波 53
案例六 让微博成为信用档案:郭美美与红十字会危机 67
案例七 真相的迷局:“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81
案例八 危机=危险+机遇:会理县领导漂浮事件 102
案例九 道德的底线:小悦悦事件 113
案例十 超载的责任:校车之殇 125
下篇:2011年中国十大品牌危机案例 141
案例一 主动公开与被公开:味千拉面的四重危机 141
案例二 形象重塑的风险:淘宝商城风波 152
案例三 达芬奇没有“密码”: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 162
案例四 媒体舆论战:电信联通垄断门 178
案例五 道歉与召回:锦湖轮胎风波 191
案例六 利益对诚意的拷问:强生致癌门事件 200
案例七 态度决定一切:高晓松醉驾事件 211
案例八 危机面前的“上帝”缺席:双汇“健美猪”事件 218
案例九 当公众人物遇上“国际大牌”:西门子冰箱门事件 229
案例十 奢华的垄断:中石化天价酒事件 240
参考文献 250
后记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