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研究意义 2
二 研究回顾 19
三 材料、方法、概念的说明 31
第一章 新中国的第一代大学生 37
第一节 社会学系里的民族学组 40
一 新旧华西的模样 40
二 华西的教育 44
第二节 历史学系里的民族学组 55
一 院系调整 55
二 川大的教育 60
第三节 西南民院研究班 64
第四节 新型人才的诞生 70
第二章 改造民族的中心工作 79
第一节 “在实践中去锻炼、去学习” 79
一 出走阿坝:参加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79
二 上凉山去:四川调查组的任务 82
第二节 凉山的问题:社会性质之争 88
一 社会性质调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与中国特性 88
二 中国古史分期讨论 92
三 凉山社会性质之争 102
第三节 学术与政治:凉山奴隶制社会的判定 105
一 四川调查组的结论 105
二 判定凉山社会性质:从小组报告到最终结论 112
三 改造民族:调查中的政治任务 124
四 学术与政治之间的距离 129
第三章 少数民族的国家书写 141
第一节 重返阿坝:调入羌族调查组 141
第二节 统一国家历史中的少数民族 149
第三节 史志结合:一条研究少数民族的路径 157
一 “向苏联学习”:苏联民族学的影响 157
二 照搬苏联经验可以吗? 162
三 历史的维度 167
四 一种风格、两个时代 171
第四章 “大西南”的民族研究 179
第一节 旧问题的新讨论:再论社会性质与族源 179
一 特殊的奴隶社会:再论凉山社会性质 182
二 西南民族的族源:氐羌入川说 191
第二节 学科重建:民族学是什么 202
第三节 西南情结:区域研究的视野 212
一 理解西南 213
二 从“六江流域”到“藏彝走廊” 229
结论 248
参考文献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