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罪名疑难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宏勇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0919268
  • 页数:2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选题均取自审判实践中比较突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论证:一些新类型的犯罪,如非数额型盗窃罪,“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等;此罪与彼罪的厘定,如信用卡诈骗罪与盗窃罪,私分国有资产罪与(共同)贪污罪;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等;对一些难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如故意伤害(间接致人死亡),强奸罪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单位行贿罪的认定标准等;对破坏资源类犯罪给予了特别关注,如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盗伐林木案件等。对广大审判实务具有指导性和借鉴性的意义。

第一章 非数额型盗窃罪研究 4

一、国内外盗窃罪立法概况 4

二、扒窃型盗窃罪 9

对有关术语的理解与界定 9

扒窃型盗窃罪的“秘密窃取” 14

扒窃型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 18

三、如何认定“多次盗窃” 21

“多次盗窃”的特征 21

“多次盗窃”属于数额型还是非数额型 25

“多次盗窃”的核心问题:“多次”的认定 28

四、刑法第十三条“但书”对非数额型盗窃罪的影响 32

“扒窃”不是一般的小偷小摸 32

“入户盗窃”与非法侵入住宅罪的竞合 35

“携带凶器盗窃”本身就不存在情节显著轻微 38

第二章 强奸罪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及被害人谅解 44

一、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沿革 44

走向完善的民事立法 44

趋于保守的刑事立法 47

二、“不予受理”的理由不成立 49

强奸罪中存在的精神损害 49

刑事制裁不能取代民事制裁 51

三、强奸罪侵害了哪类人格权 54

强奸罪侵害了复杂客体 56

“贞操权”靠谱吗 61

性权利的提出 63

四、强奸罪精神损害赔偿方式探索 65

用调解实现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 65

精神损害赔偿额度的确定 72

第三章 故意伤害(间接致人死亡)的提出与论证 77

一、故意伤害(间接致人死亡)的特征 77

间接致人死亡与直接致人死亡 78

是故意伤害还是过失致人死亡 80

“轻微暴力论”与“伤情论” 83

二、对故意伤害(间接致人死亡)的论证 88

对相关罪名法定刑配置的比较 88

危害结果是定罪的重要根据 91

增设故意伤害(间接致人死亡)的立法建议 93

第四章 单位行贿罪的认定标准 98

一、单位行贿罪的立法缺陷 98

二、区分单位行贿罪与行贿罪的各种观点及其评价 101

行贿意志加利益归属说 101

利益归属说 104

其他观点 106

三、单位行贿罪主体的有关问题 109

关于犯罪主体的司法解释缺乏法理根据 109

几种特殊的主体问题 111

四、单位行贿罪的认定标准 113

经济利益的实在性 114

经济利益的既得性 115

经济利益的集体性 116

第五章 信用卡诈骗罪中的疑点 122

一、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司法认定 122

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解读 122

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认定 126

二、拾得信用卡并在ATM机上使用的司法认定 129

从哲学认识论原理的考量 131

对犯罪构成要素方面的考量 133

三、信用卡诈骗罪与相关罪名的法定刑配置问题 137

信用卡诈骗罪与盗窃罪的法定刑比较 137

信用卡诈骗罪与诈骗罪的法定刑比较 139

第六章 私分国有资产罪与(共同)贪污罪的关系 146

一、两罪界分的各种观点及其评判 146

在主体方面的区别 147

在主观方面及犯罪对象方面的区别 151

在犯罪行为方式上的区别 152

二、对增设私分国有资产罪正当性的质疑 159

普通法条与特别法条的逻辑关系混乱 160

私分国有资产罪给司法实践出了难题 161

将私分国有资产行为回归贪污罪 162

第七章 略论非法持有枪支罪 169

一、非法持有枪支罪的认定 169

对枪支标准的质疑 170

法官的对策 173

二、非法持有枪支罪的适用 175

明确上下游罪名的关系 177

非法持有枪支罪的罪数形态 179

第八章 审理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的两个问题 186

一、如何处理被非法占用的农用地 186

在裁判中一并作出处理 186

如何适用刑法第六十四条作出处理 192

二、一罪与数罪问题 194

第九章 盗伐林木罪与盗窃罪的关系 202

一、盗伐林木罪与盗窃罪的关系 202

特别法条与普通法条的竞合 202

特别法条与普通法条的适用 207

二、盗伐枯立木构成盗伐林木罪还是盗窃罪 211

盗窃罪的观点 211

盗伐林木罪的观点 213

第十章 “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司法适用 219

一、本罪在刑法体系中的地位 219

对客观方面的认识 220

主观罪过形式 223

在刑法中的逻辑地位 225

二、“但书”对本罪的影响 229

对两种观点的评判 229

对“但书”的质疑 231

避免重刑倾向 234

第十一章 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客观表现方式 240

一、犯罪主体 240

主体范围的扩大倾向 240

主体方面存在的缺陷 245

二、犯罪客体 249

国家法益的本质属性 249

双重法益的观点 250

三、“两罪”的客观表现方式不同 252

滥用职权罪中的“超越职权” 253

玩忽职守的罪与非罪 254

作为与不作为 257

第十二章 论缓刑的撤销 267

一、我国撤销缓刑制度的历史沿革 267

二、关于“情节严重”的观点 269

三、对司法行政机关建议的正当性审查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