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1
第一章 通过宁静获得丰收 7
第二章 初发轫于泥途:起步阶段的蒙昧写作 16
一、根于苦难:文学真谛与人生困顿 17
二、图解生活:“新八股文学”的机械化书写 31
三、绿芽初现:历然可见的不俗才华 49
四、迷途知返:第一次蝶变及其不彻底性 56
第三章 随顺的平面化写作:前期小说创作状况 77
一、对生活的浮泛的表象化记录 78
二、情节解结的简单模式 80
三、投诚与困窘:精神与思想的双重匮乏 83
四、致命的盲视:人性视境的缺失 89
第四章 暗中摸索:前期小说的修辞分析 94
一、题目与名字:像眼睛一样重要 95
二、天气和风景:心情和态度的微妙表现 99
三、反讽:文学写作的基本态度 102
四、距离:认识生活的必要前提 104
五、视点:谁在看?如何看? 107
六、议论:有难度的修辞技巧 110
第五章 堂庑渐大:过渡期小说创作状况 114
一、云破月来:文化视境的展开 114
二、水落石出:呈现人的生存境况 124
三、朗畅激越:语言风格的变化 129
第六章 从随物婉转到与心徘徊:散文创作的主题与类型 137
一、讴歌与礼赞:陈忠实纪实性散文的基本主题 139
二、有我之境:个人的体验和宣抒 146
三、抱慰与眷恋:女性题材和自然题材散文 154
第七章 《白鹿原》:一部令人震撼的民族秘史 163
一、第二次蝶变与《白鹿原》的新貌 164
二、对几个象征意象的阐释 168
三、艺术上的几个特色 172
第八章 苍凉的凭吊:传统伦理道德的镜像与命运 177
一、传统道德镜像的正面 178
二、传统道德镜像的反面 185
三、被放逐的“美丽”能否凯旋? 196
第九章 神秘的意味:《白鹿原》的奇异性事象 203
一、冥漠恍惚的玄妙梦境:《白鹿原》柔曼的轻纱 204
二、幽明相接:《白鹿原》中的鬼魂附体事象 209
三、怪异的征兆:小说内部的精灵 214
第十章 小说魅力与文学高峰:《白鹿原》的启示 221
一、故事性:要让读者用脊椎骨去读 221
二、人物:小说舞台上的丹麦王子 225
三、杰作:一座真正的文学高峰 229
第十一章 景物描写:《白鹿原》与《静静的顿河》之比较 234
一、敛约与横恣:景物描写的不同策略 237
二、白与黑:景物描写的总体色调及其所指 240
三、景物描写与小说传统及作者心理结构的关系 246
第十二章 主题与象喻:《白鹿原》与《日瓦戈医生》之比较 249
一、《白鹿原》对狂欢化暴力的描写 251
二、《日瓦戈医生》对暴力的反思性叙事 255
三、象征化的主题表现 260
第十三章 反讽修辞:《白鹿原》与《百年孤独》之比较 266
一、反讽的基本理念 267
二、两种不同的反讽修辞 268
三、实现反讽的不同策略和技巧 271
第十四章 同情与反讽:晚期阶段的小说写作 279
一、民生多艰:底层人的生存境遇 280
二、柔性反讽:权力与人性的败坏 287
三、风土完厚:发掘三秦的道德精神 295
第十五章 从“本本”到体悟:文学经验与文学理念 309
一、三个学校:全面接受柳青的文学观 310
二、生命体验:一个矫正性的文学观念 325
三、文化心理结构:被创造性利用的学术概念 331
四、自己的句子:朴实而宝贵的文学经验 347
第十六章 被侮辱与被伤害:晚年的境遇与心情 363
一、人穷反本:从光荣离乡到黯然还乡 364
二、古今同慨:关于“龌龊”的叙事和议论 370
三、瑚燕弃巢:“龌龊”的恣睢与“清洁”的迁避 375
四、文学上之习惯:彼狂且与鸣鞭者 379
第十七章 未完成的豹变:精神困境与思想局限 385
一、人格的倾向:在认同型与批判型之间 386
二、分析的难度:在经验与思想之间 399
三、折衷主义者:价值立场与价值整合 406
附录1 现代性视境下的批判性考察——陕西文学的经验与问题 418
附录2 陈忠实印象记 433
后记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