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山东省电影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司若 3
绪论 3
第一节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概述 3
第二节 山东省电影产业发展现状概述 11
第三节 山东省电影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 17
第一章 提高市场意识,严控投资风险 26
第一节 电影项目的风险构成与科学评估 26
第二节 电影项目的风险管控 38
第二章 确保项目品质,实施制片人中心制 47
第一节 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创作理念 47
第二节 确立“差异化”的市场竞争策略 50
第三节 制片人应将防控风险作为重要职责 51
第三章 打造有影响力的山东电影企业 64
第一节 山东电影企业的产品发展战略 64
第二节 山东电影企业的市场发展战略 68
第三节 山东电影企业的结构发展战略 73
第四章 完善投融资机制,提高电影产业基金的使用效率 81
第一节 逐渐活跃的山东文化产业基金 81
第二节 投资理性化,定位专业化 84
第三节 绑定关键人才,打造核心竞争力 87
第四节 合理匹配,制定资本组合 88
第五节 版权评估预判,完片担保护航 89
第六节 基金助推影视产业大升级 90
第五章 用全营销思维成就山东电影的品牌升级 92
第一节 IP资源:深挖共赢,多平台互动 92
第二节 “互联网+”颠覆传统发行模式 96
第三节 用营销思维全面整合人才资源 111
第四节 版权经营:价值链的充分延展 113
第六章 提升山东省影视产业核心竞争力 116
第一节 整合资源,形成双核多点的战略布局 116
第二节 着力推动多元化生产,实现IP增值 120
第三节 聚集人才,形成山东影视的核心竞争力 121
参考文献 125
博士后期间的学术成果 127
下篇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视听传播规律研究&高宪春 131
绪言 131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1
第二节 选题依据 138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 142
第一章 媒介融合对视听传播的影响 146
第一节 常态与多元:媒介融合下的视听传播 146
第二节 偏向与需求:媒介融合对视听传播的影响 148
第三节 发展与消亡:关于广电媒体的两种观点 153
第四节 变化与使用:媒介融合与视听传播因素的变化 154
小结 157
第二章 从“大众”传播向“利基”传播的扩展 158
第一节 视听传播使用—需求个体化:利基传播的到来 158
第二节 视听传播异质化需求的满足:利基传播的规律特点 159
第三节 视听传播的开放:利基传播规律的影响分析 160
小结 167
第三章 视听传播在多维度变动中发展 170
第一节 视听传播的主体维度:从媒介融合到媒体融合 170
第二节 视听传播的空间维度:从大众社会传播到网络社会传播 172
第三节 视听传播的时间维度:从具体的拟态传播到场景的实时传播 175
第四节 视听传播的内容维度:从被动娱乐到主动娱乐 177
第五节 视听传播的状态维度:从线上线下的分割到全时无缝在线的融合 180
小结 183
第四章 主流视听传播媒体的构建 185
第一节 联结:“公共新闻媒体”转向“公众新闻媒体” 186
第二节 消费:“新闻生产开发者”转向“新闻生产消费者” 188
第三节 情感:“高技术新闻”转向“高情感新闻” 189
第四节 关系:“单一性新闻”转向“复杂性新闻” 191
第五节 浸润:“客观性新闻”转向“浸润式新闻” 193
小结 196
第五章 视听传播流程持续创新 197
第一节 “+互联网”与“互联网+”:生产什么样的视听传播产品 197
第二节 “R-tech”体验聚合:确定怎样的视听传播用户 202
第三节 逻辑的颠覆与重构:形成怎样的视听传播思维观念 207
第四节 视听价值的创造:构建怎样的视听传播核心竞争力 213
第五节 界面无碍切换:呈现怎样的视听传播界面系统 222
第六节 交互定位:培养怎样的视听传播主持人 227
小结 230
第六章 视听传播盈利逻辑遵循回报递增 231
第一节 视听传播用户的价值提升:回报递增的基础 231
第二节 视听传播多利益跨界融合:助长回报递增 233
第三节 视听传播网络边缘的扩展:实现回报递增 235
第四节 视听传播的免费与领先:促进回报递增 237
小结 241
第七章 视听传播有效策略遵循“互联网+”逻辑 242
第一节 遵循互联网逻辑:视听传播接收端口多元化 242
第二节 借助品牌优势:实现视听用户的快速增长 246
第三节 借助众包众筹:开放视听生产平台 252
第四节 “社交化+微型化”:视听用户关系再开发 256
第五节 “无娱乐不视听”:利用视听传播冲击波 260
小结 263
第八章 视听传播发展评估框架及指标 264
第一节 视听传播宏观发展框架 264
第二节 视听传播微观发展框架 271
第三节 视听传播发展评估指标 277
小结 282
结论 283
附录 媒介融合背景下视听媒介使用和效果调查问卷的分析 287
参考文献 324
博士后期间的学术成果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