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节 民国期刊的社会性 1
第二节 民国期刊的时代流变 6
第三节 民国期刊的类型结构 11
第一章 民初政治风云下的政党政论报刊 17
第一节 报刊为政党政治服务 17
第二节 梁启超主撰的《庸言》与《大中华》 21
第三节 “为失望于袁世凯而作”的《正谊》杂志 27
第四节 强调朴实说理的《甲寅》月刊 32
第二章 《新青年》——新期刊开始的地方 41
第一节 启蒙话语和期刊流变中的《新青年》 41
第二节 铿锵主撰与创意主编 45
第三节 “独秀辈”与“我们自己的杂志” 54
第四节 同人的协力与动力 61
第五节 不以《新青年》为然的《学衡》杂志 69
第六节 白话恕不刊布的《甲寅》周刊 75
第三章 流传不绝的文人论政传统 80
第一节 从《新青年》分离出来专谈政治的《每周评论》 82
第二节 谈政治且不忘怀思想文艺的《努力周报》 91
第三节 民族危机时刻肯说老实话的《独立评论》 100
第四节 被称作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刊物巅峰的《观察》 111
第四章 期刊上的流派与流变 120
第一节 期刊·流派·文学/文化史 120
第二节 《语丝》与“语丝派” 124
第三节 《现代评论》与“现代评论派” 132
第四节 《论语》与“论语派” 136
第五节 《新月》与“新月派” 141
第六节 《现代》与“现代派” 146
第五章 新旧文学期刊的对峙与共存 152
第一节 读者群迁移与《小说月报》的改革 154
第二节 “异军苍头突起”的《创造》杂志 162
第三节 以旧生新的《礼拜六》杂志 167
第四节 新旧文学共同平台的《万象》杂志 174
第六章 左联期刊与右翼刊物 179
第一节 全面抗战前十年左联期刊的蓬勃发展 179
第二节 为“围剿”左翼而生的右翼刊物 187
第七章 旗帜鲜明的红色刊物 194
第一节 党性文化基因的绵远流长 194
第二节 建构“国民革命”意识形态的《向导》 202
第三节 与《新华日报》同胞相生的《群众》周刊 209
第四节 高层读物属性的《解放》周刊 215
第八章 抗战时期刊物的播迁与文化适应 224
第一节 战时状态下文化播迁的地方性学术刊物《文史季刊》 225
第二节 抗战时期的文艺大旗——《抗战文艺》 232
第三节 战时坚持“和读者一同成长”的《七月》杂志 239
第四节 战时宣扬唯意志论的《战国策》杂志 244
第五节 坚持抗战第一的《文摘》杂志 250
第九章 商业机构出版的各类型杂志 258
第一节 作为大型综合类期刊代表的《东方杂志》 260
第二节 作为教育类期刊代表的《中华教育界》 271
第三节 作为妇女类期刊代表的《妇女杂志》 279
第四节 作为儿童类期刊代表的《小朋友》杂志 291
第五节 作为青年学生类期刊代表的《中学生》杂志 300
第十章 创意编刊与畅销杂志 307
第一节 开创画报新时代的《良友》杂志 308
第二节 尽显主编魅力的《生活》周刊 319
第三节 通俗以自安的《读书生活》 326
第四节 不做杂凑的《月报》文摘 332
第五节 独特新闻视角的《新闻天地》 339
第十一章 科技期刊发展先盛后衰 346
第一节 科学救国思想促进了科技期刊的发展 346
第二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科技期刊发展的影响 355
第三节 日本入侵对科技期刊发展的严重损害 364
第十二章 杂志的盛景流年与杂志公司 367
第一节 各类型杂志的盛景流年 367
第二节 “杂志年”与文摘、索引的涌现 375
第三节 做尽杂志每一项业务的上海杂志公司 383
后记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