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抗战文艺论与《脚踪》 3
论抗战文艺的新启蒙意义 3
附:《抗战文艺论集》序 9
《脚踪》序 11
乞丐收容所(报告文学) 14
民族的健康与文学的病态 20
礼拜六派新旧小说家的比较 28
散文式的悲剧 39
曹禺的《家》 41
记达君 47
《写给吴步鼎的七封信》小引 51
第二辑从《热风》到《地下文萃》 55
《热风》献词 55
关于阿Q 57
从《展望》到《地下文萃》 60
1946年《联合晚报·夕拾》每日短评文选 70
1948年末至1949年初《周末专栏》文选 79
记辛劳 83
《于伶诗钞》序 90
《一笑之余》序 91
怀贺绿汀 94
第三辑“向着真实” 99
纪念鲁迅先生 99
将人提高 101
“要有光” 105
谈人格力量 108
用光明暴露黑暗 110
鲁迅的三十年战斗的起点 114
反对“无巧不成书”的“巧” 125
车尔尼雪夫斯基与《怎么办?》 129
《向着真实》改版后记 138
第四辑 文学沉思录 143
将人提高一解 143
有真实的地方就有诗 151
失去爱情而歌与失去金钱而歌 154
让酷评的幽灵永不再现 157
党的文艺政策和文艺规律的一致性 160
看电影小记 163
文学的启蒙与启蒙的文学 165
影片《天云山传奇》点滴谈 167
谈巴金的《随想录》 170
论样板戏 172
写在两篇文章的日译之后 178
《王元化文学评论选》前言 185
《文学沉思录》初版后记 190
第五辑 马克思主义与新方法论问题 195
和新形式探索者对话 195
鲁迅论与综合研究法 205
不要把理论联系实际简单化 209
关于新思潮答问 212
马克思主义与新方法论问题 215
关于文艺学问题的一封信 220
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研究文学 225
谈近代翻译文学 229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略谈 235
第六辑读《文心雕龙》与黑格尔 241
释《情采篇》情志说 241
《读黑格尔》“情志”三题 246
《文心雕龙》创作论释义小引 251
审美主客关系札记 255
《文心雕龙创作论》初版后记 263
《文心雕龙创作论》第二版跋 266
《文心雕龙讲疏》序 275
《文心雕龙讲疏》日译本序 279
《读文心雕龙》小引 282
附:《读文心雕龙》目录 284
《日本研究〈文心雕龙〉论文集》序 286
《文心雕龙学综览》序 295
第七辑 读莎士比亚与外国文学 301
在莎士比亚塑像揭幕仪式上致词 301
读莎剧时期的回顾 302
《莎剧解读》跋 323
告别张可 328
关于张可译作《早点前》 330
附:早点前 333
《文学风格论》跋 343
外国文学漫忆 349
谈老年之爱 351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亲情、友情、爱情 354
第八辑 清园谈戏录 359
京剧札记 359
关于京剧与传统文化答问(节录) 364
在京剧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373
关于京剧的即兴表演 375
京剧“伍子胥” 381
由伍子胥所想到的 384
谈折子戏 387
谈基础与流派 390
京昆丑角戏 392
《清园谈戏录》序 394
《余叔岩研究》序 396
《杨村彬艺术世界》序 399
《吴石坚戏曲论文集》序 401
第九辑 汪公严与清华校歌 405
汪公严与清华校歌 405
记汪公严 407
王芳荃遗著《怎样欣赏中国诗词》手稿目录 414
《无邪堂答问》摘抄 422
悼王瑶 434
记郭绍虞 438
《鲁迅与我七十年》序 442
《冈村繁全集》中译本序 447
记钱钢 451
记任铭善 455
说“伫中区” 460
谈闲适及其他 462
第十辑 清园书屋笔札 467
《清园书屋笔札》 467
附:《清园书屋笔札》序 480
江陵图谱序 481
《胡铁生书法集》序 484
《舒同书法集》书后 485
《起潜先生书法选集》序 489
《刘旦宅书画集》序 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