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对木结构古建筑的初步探讨 1
1.1.1 木结构古建筑在中国建筑遗产中的地位 1
1.1.2 木结构古建筑的价值分析 2
1.1.3 保护修复过程中存在的缺憾 3
1.1.4 检测勘查工作在保护修复中的重要性 6
1.1.5 现有相关规范评述 7
1.2 研究的原则及思路 10
1.2.1 预防性保护的概念 10
1.2.2 预防性保护在中国古建筑保护中的运用 10
1.2.3 基于预防性保护的检测勘查思路 11
1.3 相关核心概念的限定 13
1.4 国内外木结构建筑遗产保护的现状 15
1.4.1 国外木结构遗产保护的工作现状 15
1.4.2 国内木结构遗产保护的工作现状 19
1.4.3 木材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20
1.5 木结构古建筑检测勘查的工作内容 23
1.5.1 检测勘查工作的原则及目标 23
1.5.2 检测勘查工作基本框架 25
1.5.3 研究基本框架 25
第2章 古建筑木构件的基本特征和残损类型 27
2.1 木结构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28
2.1.1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起源 28
2.1.2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基本组成 30
2.1.3 木构架的受力特点和材料要求 31
2.2 木结构古建筑的树种选材及其材质性能 33
2.2.1 结构用木材特性 33
2.2.2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常用树种勘查 35
2.2.3 中国古建筑木材树种选用的参考因素 39
2.3 影响木构件耐久性的因素 40
2.3.1 生长缺陷 40
2.3.2 环境气候因素 41
2.3.3 持续荷载效应因素 43
2.3.4 含水率变化因素 44
2.3.5 虫蛀与微生物侵蚀因素 44
2.3.6 人为因素 45
2.4 木构件的常见残损缺陷状况 46
2.4.1 屋架构件的常见残损类型 47
2.4.2 铺作构件的常见残损类型 48
2.4.3 承重梁柱构件的常见残损类型 48
2.5 本章小结 52
第3章 木构件无损检测方法优选 53
3.1 常用木材无损检测方法及其原理 54
3.2 木构件的适宜无损检测方法优选 57
3.2.1 检测方法优选的原则 57
3.2.2 基于木材特性的检测方法优选 58
3.2.3 基于现场条件的检测方法优选 62
3.2.4 基于残损类型的检测方法优选 64
3.3 本章小结 66
第4章 木构件材质性能无损检测方法 67
4.1 木构件材质性能的测试方法 67
4.1.1 测试的基本思路 67
4.1.2 测试的方法步骤 70
4.2 无损检测数据与材质性能参数的关联特征分析 74
4.2.1 线性回归分析 74
4.2.2 信息扩散模型预测 77
4.3 不同条件对无损检测数据的影响 81
4.3.1 年代对无损检测数据的影响规律 82
4.3.2 含水率对无损检测值的影响规律 82
4.3.3 钻针速率对微钻阻力值的影响规律 84
4.4 本章小结 88
第5章 木构件内部残损面积无损检测方法 90
5.1 应力波技术对内部残损的检测与识别 90
5.1.1 逆向模拟试验模型的构建 90
5.1.2 不同空洞形状的应力波识别 93
5.1.3 不同空洞面积的应力波识别 94
5.1.4 不同残损形式的应力波识别 96
5.1.5 不同检测针数的应力波识别 97
5.1.6 实际空洞面积与检测面积的初步拟合 97
5.2 内部残损面积与应力波波速的关系 99
5.2.1 应力波检测的本质 99
5.2.2 不同残损面积的应力波波速衰减规律 99
5.2.3 残损面积的判别方法 102
5.3 微钻阻力检测对内部残损的识别与修正 105
5.3.1 单一检测手段的局限性 105
5.3.2 内部残损的微钻阻力修正 105
5.4 实例分析与现场应用 107
5.5 本章小结 109
第6章 木结构古建筑现场检测流程及创新 110
6.1 抽样方法与检测手段 111
6.1.1 检测范围与内容的确定 111
6.1.2 选择适合的抽样方法 111
6.1.3 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 113
6.2 检测操作流程 113
6.2.1 前期准备工作 113
6.2.2 基础数据采集工作 117
6.2.3 外观缺陷勘查工作 119
6.2.4 内部残损检测工作 121
6.3 检测数据的整合和检测设备的改良 122
6.3.1 古建筑保护数字化信息平台的构建 122
6.3.2 用于现场检测的微钻阻力仪支架装置研发 126
6.4 现场检测流程应用案例——天坛长廊检测 130
6.4.1 建筑背景资料 130
6.4.2 前期筛查工作 132
6.4.3 构件内部残损检测结果分析 132
6.4.4 构件材质性能检测结果分析 139
6.5 本章小结 140
第7章 结语与展望 141
参考文献 144
后记 150
彩图附录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