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1 我国古代对煤的认识及利用 1
1.2 煤的分类和特征 3
1.2.1 煤的分类 3
1.2.2 煤的特征 4
1.3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5
1.4 煤炭的综合利用 6
思考题 7
参考文献 7
2煤化学 9
2.1 煤的形成 9
2.1.1 成煤物质 9
2.1.2 成煤过程 12
2.2 煤的组成 15
2.2.1 煤的元素组成 15
2.2.2 煤的官能团组成 19
2.2.3 煤的岩石组成 20
2.3 煤的性质 25
2.3.1 煤的物理性质 25
2.3.2 煤的化学性质 32
2.3.3 煤的工艺性质 44
2.4 煤的结构 48
2.4.1 煤的大分子结构 48
2.4.2 煤的结构模型 52
2.4.3 煤结构的研究方法 57
2.5 煤的分类 58
2.5.1 煤分类的意义 58
2.5.2 煤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59
2.5.3 煤的分类指标 59
2.5.4 中国煤的分类 60
2.5.5 煤的国际分类 66
思考题 68
参考文献 68
3煤炭分选 69
3.1 重力分选 69
3.1.1 重力研究对象及其应用 69
3.1.2 跳汰选矿 69
3.1.3 重介质选煤 78
3.2 煤泥浮选 88
3.2.1 浮选的原理与基本过程 88
3.2.2 浮选药剂 89
3.2.3 浮选机 94
3.3 干法选煤 99
3.3.1 风力选煤 99
3.3.2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选煤 100
思考题 100
参考文献 100
4煤泥水处理 101
4.1 煤泥水处理的目的和意义 101
4.2 煤泥水的主要性质 101
4.2.1 煤中矿物组成和矿物性质 102
4.2.2 煤泥水体系的溶液化学性质 105
4.3 煤泥水处理工艺和设备 106
4.3.1 煤泥水处理工艺 106
4.3.2 煤泥水处理药剂 107
4.3.3 煤泥水处理设备 111
思考题 115
参考文献 115
5炼焦及配煤 116
5.1 焦炭的性质 116
5.1.1 焦炭的宏观构造 116
5.1.2 焦炭的物理机械性能 117
5.1.3 焦炭的化学组成 118
5.1.4 焦炭的高温反应性 120
5.1.5 焦炭的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 121
5.2 炼焦原理 121
5.2.1 成焦过程 121
5.2.2 煤的黏结与半焦收缩 122
5.2.3 炭化室内成焦特征 122
5.2.4 成焦过程气体析出途径 123
5.3 炼焦配煤 124
5.3.1 配煤意义与原则 124
5.3.2 配煤理论 124
5.3.3 配煤质量指标及计算方法 126
5.3.4 配煤试验 129
5.3.5 炼焦配煤工艺 129
5.4 炼焦工艺 130
5.4.1 焦炉装煤 130
5.4.2 焦炉出焦 131
5.4.3 熄焦与筛焦 131
5.5 炼焦化学产品回收 132
5.5.1 炼焦化学产品的组成与产率 132
5.5.2 炼焦化学产品回收典型工艺 134
5.6 动力配煤 134
5.6.1 动力配煤技术及其意义 134
5.6.2 动力配煤质量标准 135
5.6.3 动力配煤工艺 136
思考题 137
参考文献 138
6煤的洁净燃烧 139
6.1 低NOx燃烧技术 140
6.1.1 NOx的生成机理 140
6.1.2 降低NOx排放的方法 141
6.1.3 低NOx燃烧器 143
6.1.4 低NOx燃烧技术的发展 145
6.2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145
6.2.1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优点 146
6.2.2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原理及发展 147
6.2.3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应用 150
6.3 水煤浆燃烧技术 152
6.3.1 水煤浆燃烧特性 153
6.3.2 水煤浆燃烧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54
6.4 煤的分离燃烧技术 155
6.4.1 分离燃烧的基本原理 155
6.4.2 分离燃烧技术的性能分析 156
6.4.3 分离燃烧技术的应用前景 156
思考题 156
参考文献 157
7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利用概况 159
7.1 煤系地层共伴生矿产资源 159
7.1.1 煤铝共生矿 159
7.1.2 煤系高岭土 159
7.1.3 煤系耐火黏土 161
7.1.4 煤系膨润土 162
7.1.5 煤系硅藻土 163
7.1.6 煤系石墨 164
7.1.7 煤系油页岩 164
7.1.8 含钒石煤 165
7.2 煤中伴生元素 166
7.2.1 铌(Nb) 167
7.2.2 镓(Ga) 167
7.2.3 铼(Re) 168
7.2.4 钪(Se) 168
7.2.5 锗(Ge) 169
7.2.6 铀(U) 169
7.2.7 稀土 170
7.3 煤系共伴生资源开发原则 170
思考题 171
参考文献 171
8型煤 173
8.1 型煤技术的产生及发展 173
8.2 型煤成型的基础理论 174
8.2.1 粉煤无黏结剂成型机理 174
8.2.2 粉煤有黏结剂成型机理 175
8.2.3 粉煤的成型过程 176
8.2.4 影响粉煤成型的因素 177
8.3 型煤的分类及结构 177
8.3.1 型煤的分类 177
8.3.2 型煤的结构 178
8.4 型煤的质量要求及影响因素 179
8.4.1 型煤的质量要求 179
8.4.2 影响型煤质量的因素 180
8.5 型煤黏结剂和添加剂 184
8.5.1 黏结剂的种类 184
8.5.2 对型煤黏结剂的要求 186
8.5.3 型煤黏结剂的理论基础 186
8.5.4 型煤黏结剂的配制 187
8.6 型煤的生产工艺 187
8.6.1 粉煤无黏结剂冷压成型 187
8.6.2 粉煤有黏结剂冷压成型 188
8.6.3 粉煤热压成型 190
思考题 192
参考文献 192
9煤基炭素材料 194
9.1 煤基炭素材料的分类和特征 194
9.2 煤基活性炭 194
9.2.1 特点 194
9.2.2 分类和结构 195
9.2.3 制备工艺 196
9.2.4 应用 197
9.3 煤基电极材料 198
9.3.1 特点 198
9.3.2 分类和结构 198
9.3.3 制备工艺 199
9.3.4 应用 202
9.4 碳纳米管 202
9.4.1 特点 202
9.4.2 分类和结构 202
9.4.3 制备工艺 203
9.4.4 应用 204
9.5 石墨烯 206
9.5.1 特点 206
9.5.2 分类和结构 207
9.5.3 制备工艺 207
9.5.4 应用 208
思考题 209
参考文献 209
10煤炭气化 212
10.1 煤炭气化概况 212
10.1.1 煤炭气化基本原理 212
10.1.2 影响煤气化的主要因素 213
10.1.3 煤气种类 214
10.2 煤炭气化工艺 214
10.2.1 固定床气化 214
10.2.2 流化床气化 216
10.2.3 气流床气化 216
10.2.4 熔融床气化 217
10.3 煤炭气化气的应用 217
10.3.1 工业燃料 218
10.3.2 民用煤气 219
10.3.3 化工原料 219
10.3.4 联合循环 220
10.4 煤炭地下气化 220
10.4.1 地下气化原理 221
10.4.2 地下气化方法及生产技术 222
10.4.3 地下气化的优点及适用条件 224
10.5 煤气的净化与加工 225
10.5.1 酸性气体的脱除 225
10.5.2 CO变换 227
10.5.3 煤气甲烷化 228
思考题 229
参考文献 230
11煤炭液化 231
11.1 煤炭液化发展概况及基本原理 231
11.1.1 发展概况 231
11.1.2 基本原理 234
11.2 煤直接液化技术 234
11.2.1 基本原理 234
11.2.2 工艺过程 235
11.2.3 典型工艺 236
11.2.4 影响煤炭直接液化的因素 243
11.3 煤的间接液化技术 247
11.3.1 基本原理 248
11.3.2 工艺流程 248
11.3.3 合成反应器 249
11.3.4 典型工艺 251
11.4 煤炭液化产品的处理 257
11.4.1 煤液化粗油的性质 257
11.4.2 煤液化粗油的提质加工 257
11.4.3 煤液化粗油的提质加工工艺 258
11.4.4 煤液化残渣的利用 259
思考题 259
参考文献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