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及其影响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建森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11885
  • 页数:324 页
图书介绍:书稿《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及其影响研究》是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之上修改而成的。该书稿站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角度,对当代中国的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表现和根源、基本主张和错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理分析,然后通过实证方法,考察了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并提出了克服这种消极影响的理路。

绪论 实践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 1

一 社会伦理转型与道德问题 2

二 成为理论热点的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 12

三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与实践唯物主义 19

四 探寻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实践唯物主义分析框架 31

第一章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表现和根源 39

第一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主要表现 39

一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意识形式 40

二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感性现象 55

第二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社会根源 74

一 市场化及其伦理问题 75

二 工业化及其伦理问题 79

三 城市化及其伦理问题 84

四 全球化及其伦理问题 88

第三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思想根源 93

一 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激进自由主义 94

二 非理性主义 100

三 无政府主义和民粹主义 106

四 后现代主义 109

第二章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理论主张及其错误 114

第一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理论主张 114

一 一般理论主张 115

二 具体理论主张 120

第二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非实在论 124

一 道德事实、道德关系主观性的僭越 125

二 道德语言和逻辑的“可普遍化” 128

第三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道德不可知论 136

一 道德认识论的基本关系 137

二 道德真理的伦理相对主义取向 139

三 实践知识的实用主义视域 147

第四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道德价值虚无论 150

一 通常的道德价值理论 150

二 道德价值结构性虚无主义 152

三 道德价值功能性虚无主义 155

第三章 实践唯物主义对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超越 159

第一节 道德规范的“非道德性”限度 160

一 道德规范“强制性”的合理性问题 161

二 道德规范“前提性”的合法性问题 165

第二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逻辑思维困境 169

一 道德规范非确定主义的逻辑困境 170

二 道德规范非普遍主义的逻辑困境 174

三 道德规范非整体主义的逻辑困境 178

第三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价值思维困境 182

一 道德价值虚无主义矛盾 182

二 道德价值论个人主义困局 187

第四节 对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逻辑和价值论超越 190

一 作为“感性世界”观照的道德事实论 191

二 作为“实践智慧”的道德价值论 195

三 作为“历史现象”的道德规范论 198

第四章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以大学生为例 200

第一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影响的表现 201

一 工具论非道德主义 202

二 个体论非道德主义 208

三 利己论非道德主义 213

第二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影响的途径和原因 219

一 发生影响的途径 220

二 发生影响的原因 225

第三节 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影响的特点 234

一 社会分层论视域:背景 234

二 人类学视域:性别 246

三 教育社会学视域:学科类别 253

第五章 克服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消极影响的对策 262

第一节 宏观社会舆论层面: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实践理性 263

一 清醒认识非道德主义社会思潮的实质 263

二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观宣传教育 267

三 提高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思维水平 269

第二节 中观高等教育层面:强化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实践 271

一 强化学校立德树人职能 272

二 完善道德教育机制 274

三 建设良好校园道德文化环境 276

四 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 279

第三节 微观个人发展层面:提升社会主义道德修养 281

一 提高道德学习能力和水平 282

二 借鉴人类优秀道德修养方法 284

三 培养积极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 285

结论 287

附录 大学生道德观念和行为调查问卷 293

参考文献 303

后记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