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 社会主义不止一个模式 1
二 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 4
三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7
第一章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 11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预设 11
一 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 11
二 由工业化走向“四个现代化” 18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确定 26
一 优先发展重工业 27
二 要充分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34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步骤的规划 41
一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分步骤战略 41
二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间进度表 49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措施的设计 54
一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54
二 合理调整工业布局 59
三 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对外开放 63
第二章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速度的思考 6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速度问题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69
一 客观国情的现实选择 70
二 后发国家的必然要求 72
三 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训诫 76
四 国际环境的巨大压力 78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具备高速发展的条件 82
一 三大改造迅速完成的影响 83
二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85
三 “一穷二白”的二重性 88
四 后发国家的优势 91
五 国际休战的机遇 94
第三节 毛泽东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速度的尝试 97
一 批评反冒进 97
二 制定总路线 103
三 发动“大跃进” 106
第三章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动力的判断 116
第一节 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 116
一 “社会基本矛盾”概念的提出和重大理论创见 117
二 跃进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 122
三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127
第二节 群众运动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运作方式 132
一 苏联“是自上而下的方法,我们是自下而上发动群众” 133
二 以精神鼓励的方式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138
三 “抓革命,促生产”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 143
第三节 对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动力的审视 148
一 毛泽东注重生产关系与其对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148
二 毛泽东强调群众运动与其对革命年代经验的采借 152
三 正确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156
第四章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设想 162
第一节 探寻中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适当形式 162
一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追求 163
二 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168
三 毛泽东对农村所有制形式的调整 173
第二节 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探索 177
一 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一个好 178
二 允许企业搞一点必要的“独立性” 183
三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与协调发展的探索 189
第三节 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利益关系 193
一 保障国家根本利益前提下兼顾集体利益 193
二 平衡集体利益的基础上补偿个人利益 197
三 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之间利益的辩证关系 205
第五章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认识 208
第一节 中国需要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 208
一 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的主要前提 209
二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商品生产的命运 213
三 多种多样的社会需求是商品生产的客观要求 217
第二节 商品经济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22
一 商品生产不等于资本主义 223
二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26
三 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有坚实可靠的基础 229
四 要限制商品生产的消极作用 231
第三节 发展商品生产是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 234
一 历史经验的总结 234
二 经典作家的依据 238
三 现实国情的要求 241
第四节 要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 245
一 价值规律是客观经济规律 245
二 价值规律在生产资料部门之间和生产领域内都发生作用 249
三 所有经济单位都要利用价值规律进行核算 251
四 价值规律不能替代计划 254
结语 258
一 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形成 258
二 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局限性 263
三 科学地评价和正确地对待毛泽东的艰辛探索 267
参考文献 271
后记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