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假设句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龚波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00154680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上古汉语假设句研究》是对上古汉语(从商代到西汉时期)假设句的一次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调查。从商代到汉代,在一千多年的时间中,汉语的假设句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其变化呈现出什么样态?有没有一些关键的时间点或阶段性?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体现了怎样的共性和个性?如此等等,过往的研究还没有系统地涉猎。《上古汉语假设句研究》初步回答了这些问题。该作品以系统地描写汉语假设句在上古时期的发展演变为目标,在全面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时间顺序对上古汉语假设句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勾勒出了上古汉语假设句及其标记形式的发展过程的完整面貌。揭示了上古汉语假设句各类假设标记的生成和发展过程,及相互之间的影响、竞争和配合关系。在充分描写的基础上还试图对研究中发现的诸多语言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上古汉语假设句研究》从意义入手,以标记为纲,涉及假设句的定义、假设标记的判定、假设标记的种类、假设句中否定词的分布规律、假设标记的来源、假设句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假设标记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等诸多问题。既包括对上古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假设句和假设标记的详尽描写,也包括对相关问题的解释,还涉及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文章分为绪论、本论和结

绪论 1

第一节 假设性虚拟范畴、假设句和假设标记 2

1.1 假设性虚拟范畴 2

1.2 假设句和假设构式 10

1.3 假设构式的敏感位置和假设标记 23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现状 36

2.1 研究意义 36

2.2 研究现状 37

2.3 研究方法 39

2.4 重点语料 40

第一章 上古汉语的无标记假设句 41

第一节 假设标记辨析 41

1.1 否定词误释 41

1.2 连词误释 45

1.3 副词误释 53

1.4 动词误释 54

1.5 时间词误释 56

1.6 指称化标记误释 58

第二节 无标记的假设句 58

2.1 上古汉语无标记假设句的用例情况 58

2.2 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无标记假设句情况的对比 61

2.3 无标记假设句的类别 62

2.4 无标记假设句存在的原因 65

2.5 小结 66

第二章 上古汉语假设句演变概貌 67

第一节 商代假设句 67

1.1 商代甲骨文中的假设句 67

1.2 《尚书·商书》中的假设句 74

1.3 商代假设句的特点 78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假设句 78

2.1 语料概述 78

2.2 《尚书·周书》中的假设句 79

2.3 西周金文中的假设句 82

2.4 《逸周书》中的假设句 84

2.5 西周时期假设句的特点 85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假设句 85

3.1 语料概述 85

3.2 《左传》中的假设句 86

3.3 《论语》中的假设句 105

3.4 《孟子》中的假设句 107

3.5 《吕氏春秋》中的假设句 116

3.6 春秋战国时期假设句的特点 119

第四节 西汉时期的假设句 120

4.1 语料概述 120

4.2 《史记》中的假设句 121

4.3 《淮南子》中的假设句 149

4.4 《说苑》中的假设句 160

4.5 西汉时期假设句的特点 173

第五节 上古汉语假设句的发展 174

第三章 相关问题的讨论(上):假设句及其标记形式 177

第一节 从假设句的否定形式看甲骨文中的“勿”“弜”与“不”“弗”之别 177

1.1 “勿”“弜”与“不”“弗”“亡”在假设句中的互补性分布 177

1.2 “勿”“弜”与“不”“弗”之别 180

1.3 余论 183

第二节 构式语义的吸收——“必”类副词表假设探源 184

2.1 引言 184

2.2 《史记》中的假设副词 185

2.3 必类副词的语义变化 187

2.4 必类副词假设语义的来源及其演变过程 190

2.5 结论和余论 192

第三节 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做假设句前件及其解释 193

3.1 假设句前件中的指称化谓词性结构 193

3.2 以往的解释和存在的问题 195

3.3 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做假设句前件用法产生的根源 198

3.4 关于假设句前件指称化倾向的认识 202

3.5 其他类似的例证 203

3.6 结论和余论 205

第四节 “所”表假设来源考 209

4.1 “所”可以表假设 209

4.2 “所”表假设的特征 211

4.3 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表假设 211

4.4 “所+VP者”结构表假设的性质和来源 213

4.5 小结 214

第五节 语气词的辖域与古汉语假设句中的“也”“矣”之辨 216

5.1 辖域和辖域歧义 216

5.2 语气词的辖域 217

5.3 关于“也”“矣”之辨的几种说法 219

5.4 论断句末的“也”和“矣” 221

5.5 语气词的辖域与“也”“矣”之辨 223

5.6 结论和余论 226

第六节 上古汉语假设标记系统的演变与副词“其”的性质 227

6.1 假设句中的副词“其” 227

6.2 副词“其”与其他假设标记 228

6.3 两种假设 230

6.4 可能的解释 231

6.5 副词“其”的性质 233

6.6 结论 236

第四章 相关问题的讨论(下):假设范畴与其他范畴 237

第一节 假设与条件:从疑问句中“如果”与“只要”的功能差别角度的考察 237

1.1 引言 237

1.2 “如果”与“只要”引导的疑问句的分布差异 238

1.3 产生两类疑问句分布差异的原因 242

1.4 从“如果”与“只要”的差别看假设关系与条件关系的异同 242

第二节 先秦汉语连词“苟”用法考察 244

2.1 引言 244

2.2 连词“苟”在先秦文献中的分布情况 246

2.3 连词“苟”用法考察 249

2.4 “苟”与“若(如)”之别对应于现代汉语中的“如果”与“只要”之别 257

2.5 结论和余论 260

第三节 上古汉语“若”类话题转换标记考察 265

3.1 引言 265

3.2 “若”的话题转换功能 266

3.3 “若X”和“X若” 268

3.4 进一步的考察 271

3.5 结论和余论 274

第四节 先秦汉语中的同源多功能语法形式“若”“如”考察——从语义地图和语法化的角度 276

4.1 引言 276

4.2 语义地图的操作模式和与假设相关的概念空间 283

4.3 概念空间的建立:从《诗经》和《论语》中的“若”和“如”看与假设相关的概念空间 285

4.4 概念空间的验证:《孟子》和《左传》中的“若”和“如”的语义地图 292

4.5 小结 300

第五章 假设句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 302

第一节 假设句的语义特征 302

1.1 主观假定性 302

1.2 对比性 303

1.3 指称性 304

1.4 论断性 307

第二节 假设句的句法功能 308

2.1 假设句与复句 308

2.2 前件与话题 310

2.3 前件的句法功能 314

第三节 假设标记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 318

3.1 条件引导词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 318

3.2 条件煞尾词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 330

3.3 结果引导词的句法功能 335

结论 338

参考文献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