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8年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本书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040494839
  • 页数:3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是高校本科生必修思政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教材修订组遵循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论述,并结合2013版教材本身存在的不足和一线教师使用教材中提出的意见,对教材就行了再次修订。本次修订的重点是,根据十九大精神,对下编尤其是下编第十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行修订;同时,对全书上编、中编及其他部分也作必要的增补、修改。

导言 1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5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7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7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0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6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1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1

一、军事侵略 21

二、政治控制 24

三、经济掠夺 26

四、文化渗透 30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32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32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34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37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37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39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3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43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43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46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48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48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 50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52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52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56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60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60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60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63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64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66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68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68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69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72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72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76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81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83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83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86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95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99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99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99

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03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09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09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13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117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21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121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122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29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29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29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32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34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39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39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142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 145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48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48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48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50

第二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152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52

二、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153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54

四、全民族抗战开始 156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158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158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59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61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161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162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64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166

五、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168

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70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175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175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76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77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81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81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81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85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187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87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189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190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194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194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196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197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99

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200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00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202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205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8) 211

综述 辉煌的历史进程 21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3

二、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217

三、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18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20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23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223

一、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223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27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28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228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230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236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36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237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241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243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49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249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249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251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257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257

二、“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262

三、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268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273

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 273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275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277

四、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279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283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83

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283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285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288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290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290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29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29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299

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299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301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304

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08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308

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309

三、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313

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展 315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22

第一节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322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322

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 323

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325

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30

第二节 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334

一、极不平凡的五年 334

二、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340

第三节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342

一、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42

二、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 349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50

四、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51

后记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