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代礼乐的人文风貌 1
1.“钟鼓喤喤”:仪式典礼中的雅乐之和 17
“乐统同,礼辨异” 18
《大武》舞:“象成者也” 25
“歌者在上,匏竹在下” 29
“肃雝和鸣” 31
2.“莫不令仪”:规矩典雅的礼仪化生活 37
城池宫室车马器用之制 38
莫不令仪:人的仪表美 42
美育:学乐,诵诗,行礼,习射 47
琴瑟、赋诗、揖让:文雅化的生活方式 49
3.“君子”:周人理想的人格范型 55
“君子比德于玉” 58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7
温厚与贤淑:《诗经》中的人物美 71
4.鼎铭尊象:周代器物艺术的崇文尚实之貌 77
装饰性和素雅感 81
贵在铭文 85
金文的线条、字块与字幅 94
朴拙写实的尊象器塑 100
5.“立象以尽意”:《周易》智慧的诗意化 107
《周易》的创制和使用 108
“弥纶天地,无所不包” 112
阴阳:二元对立的模式 115
刚柔兼济之美 118
“立象以尽意” 120
《周易》的诗歌意味 123
6.“诗言志”与“赋比兴”:《诗经》现世人生的情志抒发 127
讴歌人生和人性 128
《诗经》的抒情表现艺术 136
赋比兴:情景、心物关系的初步展开 143
中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51
整齐、匀称的形式之美 154
7.“声一无听”与“和如羹焉”:和谐美理论意识的初步形成 157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 159
“乐从和”与“和如羹” 161
“无害”为“美” 165
中国美学基本命题的滥觞 166
二、战国激情的个性展开 175
1.“道术将为天下裂”:儒道法墨审美理念的分化和对立 187
孔、孟、荀、《乐记》:情理中和的儒家美学 189
老、庄:与道合一的道家美学 215
墨子的“非乐”与韩非的“非饰” 231
儒道互补 240
2.润色故事:私家撰史与记述散文的多向发展 243
《左传》:叙事曲尽其妙 247
《国语》:记言精彩隽永 256
《战国策》:写人各具异采 261
3.“骋辩腾说”: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的多重风格 275
《论语》:含蓄蕴藉,警句格言 276
《孟子》:滔滔雄辩,辞以气盛 280
《庄子》:寓意玄远,恢怪不经 287
《荀子》:周到缜密,严谨规范 294
《韩非子》:犀利峻峭,入木三分 297
4.新声曼舞:雅声渐寂与俗乐的流行 305
雅乐的失落与新乐的魅力 306
吹竽击筑与讴歌曼舞 310
曾侯乙墓的音乐殿堂 316
5.镂金错彩:塑雕书画的美术化 321
工艺造型 322
图写生活 330
“书之竹帛,镂之金石” 337
6.御凤乘龙:奇幻奔放的楚辞艺术 349
荆楚异俗、屈原遭际与楚辞的诞生 350
《离骚》:诗人灵魂的压抑与飞升 356
《九歌》《招魂》:神幻之境美的升华 361
《九辩》:“摇落深知宋玉悲”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