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早年求学 7
生于上海的宁波人 7
少年心结 11
南模学习 15
浙大青春 21
走向成熟 27
第二章 上海四年 31
与生物学结缘 31
艰难的科学启蒙 35
初出国门 40
第三章 苏联留学 45
初入莫斯科大学 45
择校周折 49
异国生活 52
科研入门 56
感受友谊与快乐 60
第四章 从回国到“文化大革命” 65
回国赶上“三年自然灾害” 65
继续研究线粒体 69
见证核试验“零点”时刻 72
承担慢性放射病早期诊断任务 76
不堪回首的“文化大革命” 80
生命在“运动”中流逝 82
用“匀浆互补法”代替“线粒体互补法”预测农作物杂种优势的探索 84
第五章 对我国膜生物学研究的杰出贡献 88
起步生物膜研究 88
确立生物膜研究主线 93
第六章 汇聚多方力量提高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水平 119
为建设和发展生物物理研究所做出重要贡献 119
建设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121
参加国内外或地区学术会议,努力推动中国生物膜研究的快速发展 128
组织力量共同开展生物膜多学科交叉研究,促进中国生物膜研究水平迅速提高 140
谋划中国生命科学事业的长远发展 145
第七章 科学事业,薪火相传 150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50
积极培养和建设合理的研究人才梯队 154
感怀教学相长 158
资深院士 169
晚年情怀 176
结语 杨福愉学术成长特点 185
附录一 杨福愉年表 194
附录二 杨福愉主要论著目录 218
参考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