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基础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学锋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65329920
  • 页数:2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约27万字,共计十二章:第一章 犯罪、犯罪性、犯罪学,第二章 犯罪学思想、犯罪学范式,第三章 犯罪现象及其测量,第四章 新中国的犯罪态势,第五章 犯罪的生物学解释,第六章 犯罪的社会学解释,第七章 被害人学初步,第八章 犯罪预防概述,第九章 刑事司法体系与犯罪预防,第十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十一章 暴力犯罪,第十二章 财产犯罪。

第一章 犯罪、犯罪性、犯罪学 1

第一节 犯罪与犯罪性 1

一、刑法或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 1

二、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 4

三、犯罪性 6

第二节 犯罪学概述 8

一、犯罪学发展简史 8

二、狭义犯罪学与广义犯罪学 10

三、犯罪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 11

四、犯罪学的价值 14

五、犯罪学研究方法概述 15

第二章 犯罪学思想、犯罪学范式 17

第一节 人性、自由意志 17

一、人性 17

二、自由意志 19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的犯罪学思想 21

一、关于犯罪的特征 21

二、关于犯罪的原因 22

三、关于刑罚的运用 23

第三节 欧洲历史上关于犯罪的思想 24

一、中古时期的神学解释论 25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25

第四节 古典犯罪学派与意大利犯罪学派 27

一、古典犯罪学派 27

二、意大利犯罪学派 35

三、古典犯罪学派与意大利犯罪学派的比较 47

第三章 犯罪现象及其测量 49

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概念及性质 49

一、犯罪现象的概念 49

二、犯罪现象的性质 50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测量方法 54

一、犯罪测量的作用 54

二、官方犯罪统计及其不足 56

三、非官方犯罪调查 62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指标 66

一、犯罪绝对指标 66

二、犯罪相对指标 67

三、常用的犯罪指标 68

第四章 新中国的犯罪态势 71

第一节 新中国犯罪的变化趋势 71

一、第一次犯罪高峰 71

二、第二次犯罪高峰 72

三、第三次犯罪高峰 73

四、第四次犯罪高峰 74

五、第五次犯罪高峰 75

第二节 现阶段中国主要犯罪类型的特点 81

一、职务犯罪成为社会稳定的最大隐患 81

二、经济案件大幅增长,涉众型经济犯罪突出 83

三、侵犯财产犯罪处于上升态势,诈骗犯罪形式多样 86

四、暴力犯罪率呈现稳中有降态势 89

五、青少年犯罪依旧严峻 92

六、女性犯罪数量增多 94

七、流动人口犯罪猖獗 95

八、涉毒违法犯罪形势严峻 97

九、社会丑恶现象屡见不鲜 99

第五章 犯罪的生物学解释 102

第一节 犯罪人类学的发展及衰落 102

一、犯罪人类学的产生 102

二、龙勃罗梭之后的犯罪人类学研究 103

三、对犯罪人类学研究的评价 105

第二节 犯罪生物学的发展 106

一、遗传生物学的研究 106

二、体质生物学的研究 110

三、其他生物学解释 113

四、对犯罪生物学理论的评价 119

第六章 犯罪的社会学解释 122

第一节 引言 122

一、犯罪的个体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关系 123

二、犯罪社会学理论的分类 123

第二节 犯罪社会学的先驱 124

一、李斯特的犯罪社会学思想 125

二、迪尔凯姆的犯罪社会学思想 126

第三节 社会结构理论 128

一、社会解组理论 128

二、紧张理论 132

三、犯罪亚文化理论 138

第四节 社会过程理论 142

一、学习理论 142

二、控制理论 144

三、标定理论 147

第七章 被害人学初步 150

第一节 犯罪被害概述 150

一、与犯罪被害人概念相关的问题 150

二、犯罪被害人的概念 153

三、被害人分类 153

四、研究被害人的意义 160

第二节 被害分析 162

一、早期的研究 162

二、被害与加害的互动关系 164

三、被害性 169

四、被害化 170

第三节 被害预防与救济 172

一、宣传教育 172

二、行为干预 173

三、约束控制 175

四、被害救济 177

第八章 犯罪预防概述 183

第一节 犯罪预防的概念 183

第二节 犯罪预防的构成分析 186

第三节 犯罪预防的分类 188

一、根据犯罪预防措施的作用水平划分 189

二、按照犯罪预防的措施手段进行划分 190

三、根据犯罪预防措施的针对性大小划分 192

第四节 理论与机制的作用 196

第九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0

第一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形成与内涵 200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形成 200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的内涵 204

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根本方针和工作原则 206

一、综合治理的根本方针 206

二、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 206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 208

一、打击 209

二、防范 209

三、教育 210

四、管理 211

五、建设 212

六、改造 213

第四节 综合治理的力量体系 214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214

二、党和国家的中央领导机关 215

三、地方党委和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机关以及政协机关 216

四、国家政法机关 217

五、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群众性自治组织 220

六、公民 221

第十章 暴力犯罪 222

第一节 犯罪学中的暴力犯罪 222

第二节 暴力犯罪的原因 224

一、个人特征 224

二、无力的家庭 224

三、暴露在暴力环境下 225

四、滥用药物 226

五、暴力亚文化 227

第三节 杀人 228

一、定义杀人行为 228

二、杀人案件趋势 230

三、杀人行为的特点 230

四、连环杀手与屠杀 233

第四节 强奸 234

一、强奸案件的趋势 235

二、强奸类型 236

三、强奸的相关因素 237

四、强奸犯罪人与被害人的特点 238

第十一章 财产犯罪 240

第一节 犯罪学中的财产犯罪 240

第二节 解释财产犯罪 242

一、过于重视经济成功 242

二、中和手段 243

三、经济衰退与失业 243

四、日常生活与犯罪情景理论 244

五、寻求刺激 245

六、应用各种理论解释商店行窃 245

第三节 盗窃 247

一、盗窃的定义 247

二、盗窃案件趋势与特点 248

三、窃贼类型 249

第四节 诈骗 251

一、诈骗的定义 251

二、诈骗行为的趋势与特点 251

三、著名骗局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