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文献综述 3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7
第四节 样本概况 27
上篇 终结的依据 33
第二章 过度打工——农民工外出与回流现状结构分析 33
第一节 农民流出与回流的现状 33
第二节 提前外出:农民工外出年龄的过度低龄化 42
第三节 当回不回:有义务教育阶段子女的外出农民工 50
第四节 过度打工的理论思考 53
第三章 农民工流动方式与子女社会分化——基于对中国人口流动制度设计的检验与反思 57
第一节 问题及其理论资源 57
第二节 农民工子女社会分化的验证思路 60
第三节 农民工子女社会分化方向 64
第四节 分化的逻辑——社会化过程变量的分析 70
第四章 留守经历与农二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76
第一节 农民工流动代价——留守儿童的后遗症 76
第二节 留守经历的负面影响 80
第三节 留守经历对农二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路径 83
第五章 农民工再生性犯罪的社会逻辑 87
第一节 农民工犯罪问题的现状与理论回顾 87
第二节 农民工再生性犯罪的研究思路 90
第三节 法院的审判理念 92
第四节 监狱群体的“交叉感染” 101
第五节 社区矫正的制度排斥 106
中篇 因回流而终结 115
第六章 谁在回流——农民工回流的逻辑与结构 115
第一节 回流动机 115
第二节 回流主体特征 120
第三节 总体回流规模的推算 125
第四节 形成性指标与回流的发生比率——Logistic回归分析 127
第五节 农民工回流率与新农村建设的结构性分析 133
第七章 回流与新农村家庭建设 137
第一节 回流农民工的家庭结构 137
第二节 横向家庭关系 141
第三节 纵向家庭关系 144
第四节 家庭观念——主动回流生活型的写照 155
第八章 回流与农业生产 160
第一节 回流类型与经济要素概况 160
第二节 回流与小农经济 165
第三节 主动回流发展型农民工与规模农业种植 172
第四节 定向打工——青年农民工非农化创业的可能与方向 189
第九章 回流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09
第一节 回流农民工的素质与文明 209
第二节 村庄风尚与公共秩序 213
第三节 早婚的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回流 217
第四节 农民工回流与离婚的增加 223
下篇 因城镇化而终结 231
第十章 农民工流动的家庭化趋势研究 231
第一节 研究数据与统计技术 231
第二节 实证分析——农民工子女的随迁率与样本分布 235
第三节 农民工子女随迁的影响因素 238
第四节 农民工子女随迁的总结与讨论 242
第十一章 寄宿与走读: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就地转移 245
第一节 城镇公办学校 246
第二节 城镇私立学校 247
第三节 农村私立学校 253
第四节 农村公办学校 254
第五节 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地转移趋势 258
第十二章 就地还是异地:农民工购房城镇化的选择 266
第一节 数据、理论假设与统计技术 267
第二节 购房城镇化意愿分布 270
第三节 异地城镇化模型 271
第四节 就地城镇化模型 273
第五节 两种购房城镇化的综述 276
第十三章 农民工市民化与身份认同 281
第一节 移民身份认同——农民工市民化的心理标志 281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家庭随迁类型 282
第三节 农民工身份认同的数据分析 285
第四节 总结与讨论 291
第十四章 农民工的终结 293
第一节 农民工过早打工的逻辑之反思 293
第二节 关于农二代的社会分化方向之反思 296
第三节 农民工再生性犯罪的总结与思考 302
第四节 关于农民工打工政策的讨论 305
第五节 城镇化与回流——终结农民工体制的两个方向 306
参考文献 315
附录一 农民工调查问卷 331
附录二 村主任或村民小组长调查问卷 344
附录三 犯罪的农村青少年成长过程调查问卷 348
附录四 农村青少年成长过程调查问卷(高三毕业生和大学生用)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