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第一卷 绘画的源流以及山水画的滋育和独立成科——原始社会至秦汉、魏晋南北朝 6
第一章 绘画的源流和遗迹 6
第一节 绘画的概念 6
第二节 绘画的源流和遗迹 6
第三节 书画同源 8
第四节 最早的绘画图形 9
第五节 战国画学百花齐放 10
第二章 两汉时期——山水画的滋育期 13
第一节 汉代的书法 13
第二节 佛教传入,老庄玄学兴盛 14
第三节 山水画滋育期 15
第四节 石刻、画像石兴盛 16
第五节 东汉后期以及敦煌壁画 17
第三章 魏晋时期——传神与痴绝 20
第一节 魏晋社会纷乱,文人沉湎于山水之隐 20
第二节 王弼与山水画传神论的根源——玄学 21
第三节 两晋历代帝王酷爱书画 22
第四节 顾恺之——诙谐与痴绝 23
第五节 顾恺之《画云台山记》——最早的山水画文献 26
第四章 南北朝时期——畅神与玄学 32
第一节 山水画独立成科 32
第二节 宗炳的生平以及《山水画序》 34
第三节 谢赫的《古画品录》 36
第四节 王微的《叙画》 39
第二卷 隋唐山水——堂皇刚健 46
第一章 隋唐山水 46
第一节 隋代山水画的发展与停滞 46
第二节 唐初二阎“渐变所附” 48
第三节 李思训、李昭道创建古典青绿山水的高峰 49
第四节 吴道子开创水墨画的变革 51
第五节 唐代画论以及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55
第二章 文人画之祖——王维的破墨法 59
第一节 王维的生平和思想 59
第二节 王维结庐林泉,潜心佛道 61
第三节 毕宏、张璪、王墨等水墨流派 68
第三卷 五代山水画的崛起——高古雄浑 74
第一章 荆浩、关仝——雄浑峻极 74
第一节 荆浩隐居太行山,撰写笔法记 74
第二节 关全师法荆浩创新格 79
第二章 董源、巨然——润泽苍郁 82
第一节 董源开创“淡墨幽深”的江南画派 83
第二节 巨然有出蓝之誉——不尚奇巧,岚气清润 86
第三节 董源、巨然的山水特色——淡墨轻岚 89
第四节 董源、巨然的渊源及其影响 90
第五节 五代、宋初山水画家——孙位、卫贤、李昇、赵干、郭忠恕等 93
第六节 探寻五代山水画的源流所在 95
第四卷 北宋初期的大气磅礴和北宋中后期的复古与变异 99
第一章 李成——萧疏清旷 99
第一节 李成生平 99
第二节 李成——萧疏清旷的寒林图 100
第二章 范宽——雄浑博大 102
第一节 范宽生平 102
第二节 范宽的山水画沉雄博大 102
第三章 米芾与米友仁——水墨晕章 106
第一节 米芾的墨戏云山 106
第二节 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 108
第四章 李公麟——气格清秀 110
第一节 李公麟生平 110
第二节 气格清秀 110
第五章 宋徽宗赵佶——自擅神逸 112
第一节 以书入画的赵佶 112
第二节 宋徽宗主创画院 113
第三节 《宣和画谱》 115
第六章 燕文贵、屈鼎、许道宁、高克明等画家 116
第一节 燕文贵 116
第二节 屈鼎、许道宁、高克明等画家 117
第七章 郭熙与《林泉高致集》 119
第一节 郭熙的生平与创作 119
第二节 《林泉高致集》 121
第八章 摹古派王诜、王希孟 124
第一节 从复古走向保守——王诜 124
第二节 秀出天表——王希孟 125
第三节 赵令穰 126
第九章 文人画的代表——苏轼、乔仲常 128
第一节 苏轼 128
第二节 乔仲常 130
第三节 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 132
第十章 宋代画论 133
第十一章 辽代山水画 135
第五卷 水墨苍劲的南宋山水画 138
第一章 李唐——始创院体山水画 138
第一节 概论宋代山水画 138
第二节 李唐生平及作品 140
第二章 水墨苍劲的浙派山水——马远、夏珪 142
第一节 马远 142
第二节 意趣苍古而简率——夏珪 143
第三章 刘松年、萧照 146
第一节 南宋四大家之一——刘松年 146
第二节 李唐弟子——萧照 146
第三节 清丽雅致的山水画风——赵伯驹、赵伯骕 147
第四节 贾师古、阎仲、阎次平等 148
第五节 隶属于南宗的马和之、江参、朱锐等 148
第四章 金代山水画——以模仿北宋画风为主 150
第一节 金代的山水画 150
第二节 金代的山水画家 151
第五章 梁楷、僧法常、玉涧等禅宗画家 153
第一节 梁楷 153
第二节 僧法常、玉涧 154
第六卷 简淡高逸——元代写意山水画的高峰 159
第一章 托古改制的开创者——赵孟頫、钱选 159
第一节 赵孟頫生平 159
第二节 托古改制觅天趣 160
第三节 以书入画逸兴飞 161
第四节 以画为寄绘隐逸 162
第五节 赵孟頫的复古 164
第六节 钱选僻居乡里倡“士气” 165
第七节 高克恭——水墨云山 165
第二章 传承李、郭与董、巨流派的画家 167
第一节 传承李成、郭熙的曹知白、朱德润、唐棣等画家 167
第二节 以“放逸”为主的方从义以及传承南宋画风的孙君泽 168
第三章 逸墨撇脱富春山——黄公望 171
第一节 黄公望的生涯轨迹 171
第二节 黄公望与全真教 172
第三节 黄公望为“元四家”之冠 173
第四节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174
第五节 绘画的影响及其诗文 177
第四章 清寂萧疏展幽淡——倪瓒 182
第一节 倪瓒的生平和思想 182
第二节 萧疏、简逸的画风 183
第三节 诗、书、画“三绝” 184
第五章 渔隐湖山梅道人——吴镇 187
第一节 吴镇的生平 187
第二节 吴镇的行状——卖卜与鬻画 188
第三节 梅道人的墨竹 188
第四节 吴镇山水画——圆润朴茂 189
第六章 苍茫稠密旷古心——王蒙 191
第一节 “高隐”浙西黄鹤山 191
第二节 绘画风格的特征及其影响 192
第三节 家学渊源,诗书并进 194
第七章 元代山水画理论以及观念的转变 196
第一节 元代画论 196
第二节 元代山水画材质的变异以适应文人画的需求 197
第三节 元代笔法特征的源流——晋、唐、五代、宋时期 197
第四节 元代的界画 198
第七卷 流派纷呈的明代山水画 202
第一章 明初山水画 202
第一节 明代宫廷山水画 202
第二节 明初山水画 204
第三节 王履《华山图》及其画论 205
第二章 以戴进为首的浙派山水画 207
第一节 戴进及其作品 207
第二节 浙派山水画的支流——吴伟的江夏派 209
第三节 蓝瑛的武林派——独树一格 210
第三章 明代画坛——流派纷呈 212
第一节 明末画派众多 212
第二节 明代闽赣地区道教水墨画的概况 213
第三节 雪舟东渡入明,研习中国山水画 214
第四节 明代画论繁荣 215
第四章 沈周——吴门画派的南宗典范 217
第一节 吴门画派的经济基础与历史渊源 217
第二节 苏州隐逸画家杜琼、刘钰 217
第三节 以沈周为首的吴门画派 218
第五章 文徵明——温文儒雅 220
第一节 文徵明生平 220
第二节 文徵明——清雅与谐世 221
第六章 院体别派——周臣和唐寅、仇英 224
第一节 周臣 224
第二节 江南风流才子——唐寅 224
第三节 创造细密流润,精丽艳逸的画风——仇英 226
第七章 晚明的画坛——派别林立 228
第一节 江南华亭派、苏松派、云间派、松江派等 228
第二节 逸民画家——黄道周、倪元璐、项圣谟等 228
第三节 担当——远在云南的隐逸画家 230
第八章 陈洪绶——高古奇骇 231
第一节 陈洪绶生平 231
第二节 陈老莲的山水——精妙超群 232
第九章 董其昌——淡泊超逸的画体和“南北宗论” 235
第一节 游戏禅学得玄机 235
第二节 画舫行走得画稿 236
第三节 一超如来成正果 237
第四节 以书入画成逸品 239
第五节 董、巨画法得真传 240
第六节 微妙的墨法和高雅的设色 242
第七节 “南北宗论”及其影响 243
第八节 陈继儒 247
第九节 概论 248
第八卷 墨林荟萃的清代山水画 252
第一章 模古为主的“四王”以及恽、吴六大家 252
第一节 画禅正宗,真源嫡派——王时敏的娄东派以仿古为主 253
第二节 王鉴 255
第三节 以王翚为首的虞山派 256
第四节 自出机杼,独树一帜——王原祁 259
第五节 超逸高妙,不染俗尘——恽寿平 262
第六节 心思独运,气韵沉郁——吴历 264
第二章 清代宫廷山水画 266
第一节 如意馆——清代宫廷画院 266
第二节 徐扬的《盛世滋生图》 267
第三章 新安画派——简淡高逸 271
第一节 明代早、中期新安画派的重要画家 272
第二节 明末清初的新安画派——天都十子 274
第四章 雄奇冷寂写渐江 280
第一节 渐江生平 280
第二节 怪石嶙峋写其心 281
第三节 渐江风格的美学基础 283
第四节 萧云从和姑熟画派 285
第五章 苍茫沉厚话石溪 286
第一节 石溪生平 286
第二节 独辟蹊径写青山 287
第三节 梅清 289
第六章 天马行空大涤子 291
第一节 石涛生平 291
第二节 拜师旅庵学参禅 293
第三节 搜尽黄山打草稿 294
第四节 笔参造化墨通神 295
第五节 诗情如潮抒孤意 297
第六节 石破天惊《画语录》 298
第七节 名满天下——石涛 301
第七章 残山剩水说八大 303
第一节 朱耷生平 303
第二节 残山剩水泄孤愤 304
第三节 师心自用意纵恣 306
第八章 以龚贤为首的金陵八大家 309
第一节 龚贤 309
第二节 金陵八家以及张崟、吕潜、高其佩等 312
第三节 桀骜不驯,风格独特——傅山 314
第四节 “扬州八怪”的山水画 315
第五节 太平天国的画家——虞蟾和陈崇光 317
第六节 晚清山水画的重镇——海上画派 318
第九章 清代画论 320
第九卷 近、现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张大千 324
第一章 黑墨团团忆宾虹 324
第一节 新安山水染不轻 324
第二节 云游四方开胸襟 326
第三节 诗情画意写江南 327
第四节 五笔七墨出恒溪 329
第五节 运墨如漆写云山 331
第二章 奇崛雄强潘天寿 334
第一节 潘天寿生平 334
第二节 横空出世铸铁骨 335
第三节 超然出世寻隐逸 336
第四节 以诗入画妙若神 338
第五节 笔力扛鼎锥画沙 338
第六节 借古开今蕴奇变 342
第三章 如醉似痴抱石皴 345
第一节 出身贫寒,才华出众 345
第二节 金刚坡下创新格 346
第三节 江山多娇展宏图 347
第四节 嗜癖史论写千秋 350
第四章 泼彩翰墨一大千 352
第一节 黑猿转世话传奇,天赋才华成大家 352
第二节 叩拜先师李瑞清,传习真谛铸画魂 352
第三节 戈壁荒漠摹壁画,敦煌归来结硕果 353
第四节 越洋过海寻新居,八德园中勤泼墨 354
第五节 漂泊游子落叶归,摩耶精舍圆梦来 356
第六节 旷世奇才写丹青,才华横溢为大师 357
第十卷 近、现代山水画的继承与变革 362
第一章 近、现代中国画的变革历程 362
第二章 上海、北京的传统派 365
第一节 吴昌硕的海派坚守传统笔墨 365
第二节 北京以金城为首的“国粹”派 366
第三章 传统派以捍卫国粹、复兴国画为己任 368
第一节 李瑞清——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 368
第二节 陈师曾 368
第三节 自有心胸甲天下——齐白石 369
第四节 江南才子——吕凤子 371
第五节 萧俊贤、萧?以及京派三大家溥心畬、陈少梅、胡佩衡等 372
第四章 独创一格的大家李可染以及吴湖帆等名家 375
第一节 独创一格的大家李可染 375
第二节 焦墨山水的拓展者——张仃 378
第三节 吴湖帆、冯超然、吴待秋、吴子琛等“海上四家” 380
第四节 台湾地区的黄君璧、溥心畬、江兆申等,以及抽象派画家刘国松 383
第五章 以高剑父、陈树人、关山月等为代表的岭南画派 384
第一节 高剑父、陈树人以及岭南画派 384
第二节 巾帼女画家——何香凝 385
第三节 岭南画派的传承人——关山月、黎雄才 385
第六章 以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作品为代表的水墨画 388
第一节 开创写意水墨画的林风眠 388
第二节 倡导中西合璧的徐悲鸿 389
第三节 特立独行的刘海粟 390
第四节 朱屺瞻的“洋为中用” 392
第七章 新中国画院的建立与创作 394
第一节 北京、上海、江苏画院相继成立 394
第二节 北京画院及江苏画院的“江山万里行” 394
第三节 钱松嵒——只研朱墨颂河山 396
第四节 上海贺天健、谢稚柳、唐云等名家 398
第五节 以赵望云、石鲁、何海霞为代表的长安画派 401
第六节 陈子庄与四川画派 405
第八章 以陆俨少、余任天为代表的浙派山水画大家 407
第一节 传承宋元遗韵的大家——陆俨少 407
第二节 诗、书、画、印四绝的浙派大家——余任天 408
第三节 大醇若淡——顾坤伯 409
第四节 画风雄秀清新——寿崇德 410
第五节 以中国美术学院为首的画家与山水画创作 411
第九章 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史论的概述 414
第一节 近、现代中国山水画史论的概述 414
第二节 海外美术史论学者——李铸晋、方闻、高居翰等 420
第十章 20世纪水墨画的历程以及展望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