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民族观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俊飞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19690
  • 页数:302 页
图书介绍:“民族”是近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核心范畴,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所持守的民族的立场、标准和观念,构成了它区别于经典、俄苏和西方等其他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特质。本书梳理、总结了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民族观的形成、演变过程及其具体内涵,提出在全球化新历史条件下应拓展和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开放的民族观。

绪论 1

一 论题的缘起、背景与内容 1

(一)缘起 1

(二)背景 3

(三)研究内容 9

二 研究现状述评 11

(一)经典与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民族观研究 11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民族观研究 18

(三)全球化、民族国家与文学的民族性研究 24

(四)后殖民理论与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民族观研究 30

(五)当代文学批评的民族观建构研究 37

三 研究的思路、结构与方法 45

(一)思路结构 45

(二)研究方法 48

第一章 经典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民族观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民族观的形成 50

第一节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民族观 51

一 民族的性质:现代历史现象 52

二 民族的特质:共同语言、历史传统与固定疆域的共同体 56

三 对于民族的评价:阶级视野下的批判性肯定 60

四 民族国家与国际主义的矛盾统一 65

第二节 俄苏对马克思与恩格斯民族观的发展 69

一 对马克思与恩格斯民族观的充实 70

二 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对“民族文化”的抨击 74

三 对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民族观的评价 78

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民族观的形成 83

一 民族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形成 84

二 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接受与排拒 88

三 阶级与国际主义视域下对民族性的辩证容纳 94

第二章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民族观探求 98

第一节 民族: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一贯立场、标准与诉求 99

一 从“民族主义文学”批判到“民族形式”论争 100

二 从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到“文化革命” 105

三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 110

第二节 民族是“阶级的暂时表现形式” 116

一 民族性与阶级性的矛盾 117

二 民族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121

三 无产阶级与民族统一于“人民” 125

四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民族观的当代反思 129

第三节 民族是“个别与普遍之统一的相关物” 136

一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对立统一 137

二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民族观的现实启示 144

第四节 民族是现代性的悖反 153

一 民族国家与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化 153

二 民族观的现代性 158

三 现代观的民族性 162

四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民族观的当代价值 166

第三章 语境与借镜: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民族观的拓展 171

第一节 全球化、民族国家与文学的民族性 172

一 全球化的实质与文化逻辑 172

二 全球化下民族国家的命运 179

三 全球文化趋同化与坚守文学民族性的抵抗 184

第二节 后殖民理论的民族观批判 188

一 民族主义是摧毁殖民体系的利器 189

二 民族国家与文化建设的同构性 192

三 解构和置换反殖民的民族主义 196

四 民族主义的新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规划 202

五 后殖民理论民族观的启示与局限 204

第三节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民族观批判 208

一 质疑民族主义 209

二 为民族主义辩护 212

三 民族内涵重释 216

第四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民族观的当代建构 223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民族—个体观 225

一 民族国家是“现实的个人”的基本社会关系 226

二 民族国家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产物和通向自由解放的途径 232

三 民族与个体的动态平衡和协调统一 238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民族—传统观 243

一 传统是贯穿和联结民族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因素 244

二 以“转换性创造”的方式弘扬传统 252

第三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民族主体性观 258

一 坚持自我和他者间性关系的民族主体性 259

二 秉守处于历史生成中的民族主体性 266

结语 272

参考文献 276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93

索引 294

博士论文后记 297

出版补记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