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鲁迅的现代思维品格与思维方式 1
第一节 现代思维学视野中的鲁迅研究 5
第二节 鲁迅的现代思维品格 8
第三节 鲁迅的现代思维方式 27
第二章 鲁迅确立的中国现代文学模式 52
第一节 鲁迅的小说创作 53
第二节 鲁迅的散文创作 66
第三节 鲁迅的杂文创作 71
第三章 鲁迅的异端思想 76
第一节 否正统而倡异端 77
第二节 掊物质而张灵明 82
第三节 任个人而排众数 85
第四章 鲁迅的“偏至”思想 92
第一节 张扬个人主义思想 92
第二节 矫枉过正的改革策略 95
第三节 批判物质对人的异化 97
第五章 鲁迅文学作品的艺术张力 102
第一节 语言张力 103
第二节 文体张力 110
第三节 反讽张力 113
第六章 鲁迅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 117
第一节 鲁迅作品中的现代主义思想 121
第二节 鲁迅作品的现代主义文体形式 132
第七章 鲁迅的诗学观及其对新诗发展的意义 140
第一节 推崇争天拒俗的摩罗诗学 141
第二节 强调现代诗歌文体形式的重要性 147
第三节 对新诗发展的批评与希望 152
第八章 鲁迅的小说史研究与其小说创作之互动关系 156
第一节 小说史研究对小说创作实践的启迪 156
第二节 小说创作审美体验对小说研究的影响 160
第三节 小说创作与小说史研究相得益彰 163
第九章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168
第一节 复杂的现代主义思想 168
第二节 新颖的现代主义文体形式 173
第三节 抽象的象征符号 176
第十章 忍受孤独,反抗绝望 179
第一节 孤独的存在状态 181
第二节 孤独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182
第三节 反抗绝望 184
第十一章 生的困境与爱的无奈 190
第一节 外在社会压力窒息了爱情 191
第二节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193
第三节 从有爱到无爱的情感历程 194
第四节 季节变化与身体隐喻 197
第十二章 “肥皂”的多重象征意蕴 202
第一节 现代文化与生活的象征 202
第二节 女性身体的隐喻 205
第三节 性意识的符号 208
第十三章 鲁迅文学经典的普适性与当代性 214
第一节 鲁迅文学经典的当代性 215
第二节 鲁迅文学经典的“无法耗尽性” 218
第三节 鲁迅文学经典普适性与当代性的辩证统一 220
附录一 鲁迅研究的进展与突破——2002—2003年鲁迅研究著作述评 223
附录二 走向多元化的鲁迅研究——2004年鲁迅研究著作概述 236
附录三 高屋建瓴,整合创新——《多维视野中的鲁迅》评介 250
参考文献 260
后记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