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题研讨 1
网络法和传媒法 3
从“新闻侵权”到“媒介侵权” 20
考察“公众人物”概念在中国大众媒介诽谤案件中的应用 39
新闻出版总署严防虚假新闻规定的司法价值 67
打击网络造谣犯罪点评 76
媒体报道和司法审判:应该如何平衡? 86
从沙利文规则到雷诺兹特权 98
《世界新闻报》事件和英国隐私保护 105
二、媒事评论 115
微型“新闻记者法”出台 117
为什么对《财经时报》予以纪律处分? 123
新闻调查记者与国家秘密 130
新闻记者是个高风险的职业 137
全国名誉权案件增长创纪录意味什么? 140
谣言二传手的法律责任 146
警惕把“狗仔”合理化的取向 148
为CCTV的雷洋案报道说几句公道话 155
“咸猪手”事件与网络群体极化 159
驳“失实新闻有理”论 167
孔庆东名誉权案的被告应该是谁? 170
从《今日头条》事件看新闻媒体维权 172
不要忘记作品的真正主人 178
网络转载版权秩序和作者权益 181
有感于《新京报》与浙江在线的著作权纠纷案 184
三、判例分析 187
对网上言论自由法律边界的有益探索 189
名誉权案的重要原则:把事实和意见分开 195
正当的文艺批评为何被判侮辱人格? 203
名誉权案事实真伪的举证责任及相关问题 210
注意在网络条件下名誉侵权的新特点 219
侵害名誉权案向媒体“倾斜”的恶劣“标杆” 225
从科学论战到争吵攻讦 230
知情权的聚光灯如何照射杨丽娟? 238
侵害隐私权并非只限于公开个人信息 243
“富士康”案点评 247
四、访谈讲演 253
法律应当是记者的一门必修课 255
中国会有一部新闻法吗? 262
述而不作,让读者得出自己的见解 268
偷拍——权利的冲突与退缩 272
“艳照门”事件是一次网络法治教育 278
虚假新闻与专业媒体的责任 281
专业人士的知识产权应该得到尊重 284
两种传播体制下舆论的对接 287
中西媒介自律制度比较 293
制止影视过度表现暴力 296
五、论著推介 301
准确而完整地介绍外国司法规则 303
司法案件报道必须遵循法治原则 308
从一个诉因研究英国新闻制度 310
对广播电视法制的系统梳理 313
探求批评性报道的法律规范 316
从一个驿站驶向另一个驿站 321
初渎《中国新闻官司二十年》 325
公共利益——传媒法的一个重要概念 329
艺术与法存在什么关系? 331
了解美国大众传媒法的翔实著作 334
媒介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地位 337
受众,我们的对象和主人 339
选编后记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