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什么是哲学 1
1.2 哲学研究的内容 4
1.3 哲学的基本派别和历史形态 8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 23
1.5 现代唯物主义哲学面临新的突破和发展 27
第二章 中国古代元气论和古希腊原子论 34
2.1 萌发、形成和发展中的元气论 34
2.2 成熟形态的元气论的主要观点 45
2.3 古希腊原子论 50
2.4 元气论和原子论之比较 53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性 61
3.1 本体论和最基本、最普遍的哲学范畴——存在 62
3.2 唯物论物质观的发展过程和分析 68
3.3 物质是世界的基础和本源 76
3.4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 83
3.5 两种最基本的物质形态:弥散态和聚集态 96
3.6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07
第四章 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普遍属性 113
4.1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114
4.2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运动物质的广延性和并存性 126
4.3 系统 结构和功能 144
4.4 自然界物质的层次性 150
第五章 人类的意识和意识活动 158
5.1 人类意识活动的起源 159
5.2 人类意识活动是最高形式的物质运动 164
5.3 人类意识是人脑对于世界的主观映像 176
5.4 物质世界和人类意识的相互作用 189
第六章 人类的实践活动 193
6.1 马克思实践观的创立及其基本特征 194
6.2 实践的本质、定义、形式和要素 203
6.3 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 213
6.4 关于实践的几个争议观点的论辩 220
第七章 人类的认识活动 230
7.1 认识的发生和认识的本质 231
7.2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244
7.3 真理和价值 255
第八章 世界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1) 281
8.1 世界的普遍联系 282
8.2 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立统一规律 288
8.3 世界的运动和变化、发展和衰退 297
8.4 古代哲学和近现代哲学的变化观 303
8.5 开放的循环演化律 311
第九章 世界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2) 322
9.1 唯物辩证法学说的几个主要范畴简述 323
9.2 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事物在相对稳定状态下的质的规定性 332
9.3 人类历史上主要的辩证法学说的比较概述 345
9.4 质、量、度 量变质变规律 356
9.5 对立同一规律(1) 365
9.6 对立同一规律(2) 373
9.7 否定之否定规律 390
第十章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95
10.1 人类社会 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 397
10.2 人的类本质 400
10.3 人类社会的起源 物质生产原理 412
10.4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420
10.5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431
10.6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442
10.7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449
10.8 阶级和国家 465
10.9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72
10.10 社会形态的更替 479
第十一章 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和谐 在宇宙中寻求人类的未来 496
11.1 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 497
11.2 人类面临的危机 506
11.3 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和谐——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应持的观点和对策 524
11.4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近期的未来 540
11.5 宜居行星 外星文明 人类更远的未来 554
附录一 主要参考书和一般参考书 566
附录二 本书所涉及的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人名表 568
后记 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