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古礼律综论 法文化的定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明士编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00129237
  • 页数:614 页
图书介绍:二千多年来,中国朝代更迭不一,但在世界古文明中唯有中国独自延续至今,最主要的因素,当是传统文化能够长期保持优势。这个优势文化的基本要素,即本稿所指出的礼、律。从这个观点而言,近代以来的危机,最严重的应该是丧失文化优势,此事才是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脉。基于此故,对传统文化要从事学术研究时,如何还原其历史真面貌,成为研究者的首要课题。本稿作者首由教育史入手,接着推展法制史研究,就是由于此故。但追根究柢,必须寻找传统文化之核心价值所在,作者着重礼、律,而且重视其形成时期,也就是隋唐时期,其因在此。本稿是体现了二十多年来高明士先生潜心研究的成果,乃其集大成之作:上溯先秦,下至隋唐,详细阐述了礼法演变的关键环节,同时又不乏细微之处的突破,例如对唐律和开元礼举重若轻的把握;此外,本书更是结合中古史学界和法史学界对天圣令的研究,独辟蹊径的勾连唐宋变革的时代大问题,做出了创新性的解释,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中古时期的理解。

导论:中国中古的礼律——儒学的实践 1

上篇 中古礼律的法制化 13

第一章 中古时期的制礼 13

前言 13

第一节 先秦礼说三义 14

第二节 中古时期的制礼 19

结语 26

附表1-1:汉至唐国家礼典编纂简表 28

第二章 法文化的定型:礼主刑辅原则的确立 31

前言 31

第一节 法文化的定型——从礼刑合一到礼主刑辅 33

第二节 法文化定型的特质 38

一、以律典正秩序而大备于唐律 38

二、则天应时立法设刑 50

三、法典的伦理化 59

四、民族和谐的法理化 67

结语 71

第三章 东亚传统法文化的理想境界——“平” 75

前言 75

第一节 礼的身份差序 76

第二节 “(唐律)出入得古今之平” 82

第三节 从法文化释“平” 90

第四节 “平”在东亚传统政法的运用 95

结语 99

第四章 中古皇家宗庙的祭祀礼仪——礼律的考察 103

前言 103

第一节 从礼制上探讨宗庙祭祀的意义 106

一、庙数问题 106

二、祭礼问题 108

附表4-1:开元六年至廿七年(718—739)禘祫表 120

附表4-2:开元廿七年(739)以后的禘祫相代表 122

三、宗庙祭祀的意义 136

附表4-3:《开元礼》有关“馈食”皇帝跪读祝文仪节 145

第二节 从法制上探讨宗庙祭祀的意义 146

结语 151

附表4-4:宗庙祭祀统计表(220—580) 152

附表4-5:宗庙祭祀统计表(581—960) 164

第五章 唐代礼律规范下的妇女地位——以武则天时期为例 171

前言 171

第一节 武则天对提高妇女地位的作为 172

一、关于高宗封禅泰山降禅礼以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为终献 174

二、关于洛阳妇女参观明堂 180

三、关于“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 182

四、其他礼仪 189

附表5-1:唐代礼令对郊祀礼地点与主神规定表 189

第二节 律令规定下的妇女地位 192

结语 200

第六章 义合与义绝——兼论唐朝律令的非血缘法制秩序 202

前言 202

第一节 义合关系的法制化——建立非血缘关系的人伦秩序 204

一、何谓义合? 204

二、义合类型探讨 205

第二节 义绝关系的法制化——终止非血缘关系的人伦秩序 216

第三节 义合与义绝在法制上的意义 218

结语 219

中篇 隋唐礼制的探讨 223

第七章 隋文帝时代的制礼作乐 223

前言 223

第一节 代周建隋时期 224

一、改正服色·冠冕·舆辇之制 225

二、制定开皇礼 228

三、作乐 233

第二节 平陈以后 237

一、作乐 237

二、修定仁寿礼 240

第三节 隋文帝“不悦学、不知乐”质疑——有关隋代立国政策的辨正 246

一、问题所在 246

二、关于“不悦学” 247

三、关于“不知乐” 252

结语 265

第八章 隋炀帝时代的制礼作乐 270

前言 270

第一节 制礼 270

一、舆服制 274

二、七庙制 277

第二节 作乐 280

结语 283

第九章 从唐武德到贞观礼的成立 286

前言 286

第一节 从令典到礼典 287

附表9-1:《贞观礼》篇数一览表 288

第二节 序例礼的变迁 291

一、三祀礼 292

附表9-2:隋唐三祀礼 293

二、卤簿制 295

三、衣服制 296

四、祀天神·祭地祇 299

附表9-3:开皇、大业、武德、贞观有关郊丘·地祗祭祀礼仪 302

附表9-4:隋唐冬至圆丘筑坛图式 307

五、祭宗庙 309

六、释奠礼 313

七、乐的变迁 320

附表9-5:《八十四调法》 323

结语 331

第十章 唐代敦煌官方的祭祀礼仪 335

前言 335

第一节 国家礼仪概要 337

一、中央祭祀礼仪 337

附表10-1:《开元礼》所载中央祭祀礼仪一览表 339

二、州县官主祭祀礼仪 342

第二节 敦煌政府的祭祀礼仪 343

一、藉田、社稷之祀 344

二、风伯、雨师、雷师之祀 359

结语 381

下篇 隋唐法制的探讨 387

第十一章 唐律研究及其问题 387

前言 387

第一节 唐律诸问题 389

一、唐律的渊源问题 389

二、唐律是否为罪刑法定? 391

三、《唐律疏议》制作年代问题 393

四、唐律及令格式等篇目研究 396

五、特定法制问题研究 400

第二节 法律思想问题 401

附述:《唐六典》的性质与施行问题 407

结语 412

第十二章 唐律中的家与家长责任 413

前言 413

第一节 家长的责任 421

一、祭祀祖先的义务 422

二、教养子孙的义务 425

三、申告户口的义务 427

四、输纳租税的义务 431

五、主婚权与责任 432

第二节 家人共犯止坐尊长 433

第三节 家父长与家、国家、家天下的关系 441

一、“家”是国家统治下的基本单位 442

二、家长对家内成员有专制权 447

结语 448

第十三章 关于《贞观律》中的捕亡、断狱两律问题 451

前言 451

第一节 《旧唐书·刑法志》太宗朝纪事 453

第二节 关于敦煌文书的唐律捕亡律残卷 464

结语 468

第十四章 唐永徽东宫诸府职员令残卷若干问题 473

前言 473

第一节 唐“永徽东宫诸府职员令残卷”名称商榷 480

一、令卷第六宜曰东宫王府职员 482

附表14-1:S.3 375具有“言”字部首写法一览表 483

附表14-2:开皇至开元令官品职员令篇一览表 486

附表14-3:《永徽·职员令》残卷内容概览 487

二、“三师三公府”与“三师三公”问题 490

第二节 试释S.3 375的读经规定 493

一、考试项目及其考试办法 494

二、考试资格与学馆推定——记室、功曹与崇文馆 505

结语 512

第十五章 “天圣令学”与唐宋变革 514

前言 514

附表15-1:《天圣令》残卷条数统计表 520

第一节 所谓“唐宋变革” 521

第二节 “唐宋变革”说的下限 523

结语 “天圣令学”的开拓 543

第十六章 关于唐代《法例》书 546

前言 546

第一节 所谓法例 547

第二节 关于《法例》书 550

第三节 日本《令集解》所见《法例》实例 554

结语 561

结论 563

附录一 台湾近五十年来(1961—2008)大学文学院“法史学”研究趋势——以硕博士论文为分析对象 565

附录表1-1:大学文史哲研究所1961—1987年法史学博硕士论文统计表 571

附录表1-2:大学文史哲研究所1988—2008年法史学博硕士论文统计表 571

附录表2-1:大学文史哲研究所篇数统计表 572

附录表2-2:大学法学院1964—1995年法史学博硕士论文统计表 573

附录表2-3:大学法学院1996—2008年法史学博硕士论文统计表 573

附录表3-1:各校统计表 573

附录表3-2:代表学校(总数5篇以上者)统计表 575

附录表4:指导者统计表 576

附录表5:台湾近五十年来大学文学院“法史学”硕博士论文总表 579

附录二 《中国中古礼律综论》原刊论文目录 587

人名索引 589

名词索引 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