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部分 历史考证 5
第一章 写作背景 7
一 “德意志意识形态”:《形态》写作的时代背景 7
二 “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形态》写作的思想背景 17
三 “莱比锡宗教会议”:《形态》写作的直接动因 31
第二章 写作与传播 37
一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与早期传播 38
二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国外的传播 48
三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中国的主要版本与传播 67
第二部分 研究状况 77
第三章 国外研究情况 79
一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总体把握 79
二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断裂”问题研究 84
三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 91
第四章 国内研究情况 107
一 新中国成立前国内研究状况 107
二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研究状况 111
三 新时期以来国内研究状况 120
第三部分 当代解读 135
第五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结构与基本内容 137
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系统阐释与费尔巴哈批判 138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鲍威尔的批判 144
三 马克思恩格斯对施蒂纳的批判 147
四 马克思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 163
第六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重要理论观点 169
一 “从人间升到天国”:《形态》的哲学批判路径 169
二 “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形态》的历史把握方式 174
三 “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形态》的人学理论 177
四 “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形态》的历史规律理论 182
五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形态》的世界历史理论 187
六 “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形态》的市民社会理论 191
七 “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形态》的意识形态理论 194
八 “真正的共同体”:《形态》的共同体理论 197
九 “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形态》的共产主义理论 201
第四部分 经典著作选编 207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209
第五部分 附录 279
附录Ⅰ 研究文献精选 281
一 〔苏〕大卫·鲍里索维奇·梁赞诺夫:《德意志意识形态》编者导言 281
二 赵常林:新世界观的创立 294
三 〔日〕广松涉:《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文献学上的诸问题 383
四 〔苏〕巴加图利亚:《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 手稿的结构与内容 419
五 〔德〕英格·陶伯特:《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和刊印稿的问题和结果 434
附录Ⅱ 延伸阅读书目 468
一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原始文献 468
二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 470
三 关于青年黑格尔派和“真正社会主义”的著述与研究 472
四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中国传播历程的研究 473
五 关于马哲史视域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 474
六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重要思想观点的研究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