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组织关系研究丛书 技术与组织 学科脉络与文献》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邱泽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300251875
  • 页数:363 页
图书介绍:这本译文集精选国外期刊中出版的12篇技术与组织关系领域的经典文献,用研究的进展串联起按照学科发展脉络,介绍技术和组织关系研究领域的开创性和奠基性研究、技术和组织关系研究的成熟与多元发展以及技术与组织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

技术与组织研究的历时脉络与未来机遇 1

一、问题与数据 1

二、技术与组织研究的多学科格局 4

(一)学术期刊进行专题探讨 5

(二)专业图书建构知识体系 6

(三)近期文献数量增长快速 7

三、技术与组织研究的细分主题 11

(一)技术与组织指的是什么? 11

(二)多学科关注的细分主题 13

(三)社会学探索的细分主题 20

四、技术与组织细分主题间关系与理论取向脉络 26

(一)技术与组织细分主题间的关系 26

(二)技术与组织研究的变化与理论取向的脉络 32

五、从工厂到平台:技术与组织研究的未来 38

附录一 系统查阅过的数据库和期刊名录 41

附录二 方法说明 42

幂律分布 42

被引权次 42

检索迭代 42

主题网络分析法 43

理论取向 44

参考文献 44

琼·伍德沃德与组织理论的发展 54

一、琼·伍德沃德的研究 55

二、对伍德沃德及权变理论的评价 61

三、换一种视角 67

参考文献 70

操作技术和组织结构:基于经验研究的重估 75

组织层面的技术 76

技术的重要性 77

本项研究的目标 77

技术概念:一个分类方法 78

操作技术的次级概念 79

样本和资料收集 80

操作技术的测量 81

结构变量 86

操作技术和结构的关系 89

对46个不同类型组织的检验 89

对31个制造业组织的检验 90

基于伍德沃德分类的检验 92

与伍德沃德研究的比较 94

操作技术只与特定结构特点有关 96

与伍德沃德发现的一致性 98

结论 99

参考文献 100

技术作为结构化的诱因:观察CT扫描仪与放射科社会秩序获取的证据 104

技术和结构的结构化 105

描绘结构化的演变过程 108

选点和方法 111

放射科的制度环境和传统 113

郊区医院CT操作过程中的结构化 115

第一阶段:决断力的协商 115

第二阶段:篡夺自主权 118

市区医院CT操作过程中的结构化 121

第一阶段:协商互赖 121

第二和第三阶段:不称职的建构和强化 124

第四阶段:走向独立 125

不同组织形式的沉积作用 127

结论 132

参考文献 134

技术的多义性:新技术的意义建构 137

技术的定义 138

新技术的特征 141

随机事件 141

连续事件 143

抽象事件 145

新技术的概念化 147

从结构到结构化 147

从分析到影响 150

从静态到动态的交互复杂性 154

从行为和产出控制到前提控制 157

结论 159

参考文献 160

在组织脉络中理解技术与个人 164

研究现状 165

基本概念、假定及其含义 166

技术:定义和假设 166

假设及其含义 167

影响的含义 168

技术个人模型 169

社会化 171

承诺 173

报酬分配 174

理解和重新设计 175

技术扩散 176

一些例子 176

案例A:影像系统 176

案例B:机器人加工单元 179

重要的议题 181

理论议题 181

实质性议题 183

方法论议题 184

实践性议题 186

结论 188

参考文献 189

工作组:自主性、技术与选择 191

工作组的性质及其环境 192

技术 193

考察技术的视角 193

先进制造技术 194

先进制造实践 195

先进制造技术对工作组自主性的影响 197

左右先进制造技术对工作组任务的影响的一些选择 198

技能 198

任务的互倚性 199

及时性反馈 200

左右先进制造技术对工作组边界的影响的一些选择 200

边界的明晰 200

任务的意义 201

投入与产出的可识别性 202

日益减少的单元缓冲 202

结论 203

参考文献 204

技术的二重性:对组织中技术概念的反思 206

重估先前对技术的概念化 207

范围差异 207

角色差异 208

技术的结构化模型 212

结构化理论 213

技术结构化模型的前提 215

技术结构化模型的组成部分 218

利用技术结构化模型 222

研究地点 222

研究方法 222

讨论 231

结论 233

致谢 234

参考文献 234

荧光照明技术的社会建构——技术制品(荧光灯)如何在扩散阶段被“发明” 241

相关社会群体 243

麦芝达公司 245

电力事业部门 246

固定设备生产商 247

独立主体 247

客户 247

政府 247

荧光灯技术的诠释弹性 248

高强度日光色荧光灯的稳定化:技术框架的变革 254

技术发展的动力:相关社会群体之间及其内部的互动 262

总结 264

技术动力论 266

技术体系 269

作为因和果的EBASCO 270

积聚技术动力 271

技术动力的特征 272

技术动力论的应用 274

结论 276

作为管理者的医生:建构国家医疗服务系统及其使用者 278

前言 278

一、理论视角 280

(一)权力 280

(二)技术制品和组织安排 282

二、信息系统和从医生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285

(一)“作为管理者的医生”工程 286

(二)非稳定性的网络:一个新分析框架的出现 290

(三)一个新网络 294

三、讨论 297

参考文献 299

技术与制度:信息技术研究和组织研究相互学习什么? 302

引言 303

组织研究向IT研究学习什么? 305

唯物质论和行动者视角 305

搭建唯物质论和行动者视角的沟通之桥 307

一个例证: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工作技术研究 310

IT研究向组织研究学习什么? 311

IT研究的三个流派 311

技术的制度背景 313

远程办公研究走向制度——技术融合的视角 314

总结 319

致谢 320

参考文献 320

竞争与社会影响:第六代处理器在全球电脑行业中的扩散 330

理论和假设 334

竞争者的采纳 334

竞争者采纳与相对规模 336

相对规模和经营范围对竞争者采纳行为的影响 337

第六代处理器 338

资料与测量 340

资料 340

竞争对手采纳行为、相对规模和范围的测量 343

模型和控制变量 346

结果 348

结论 356

参考文献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