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上编:古代假传研究 3
绪论 3
一、假传溯源 9
(一)假传文体之明辨 9
(二)假传的发展源流概况 14
二、唐代的假传 21
(一)韩愈《毛颖传》的问世 21
(二)《毛颖传》的批评和接受 29
(三)《毛颖传》的仿作 31
三、宋代的假传 41
(一)宋代假传的传主选择 41
(二)宋代假传的传主形象 47
(三)宋代假传的主旨追求 55
(四)创作形式的求新求变 57
四、元代的假传 61
(一)假传与社会风气的关系 61
(二)杨维桢的假传 64
(三)元代其他人的假传 67
五、明清的假传 71
(一)明清假传的传主选择 75
(二)明清假传的思想内容 83
(三)明清假传的艺术特色 105
余论 143
下编:古代类传研究 151
正史文苑传研究 151
上篇《文苑传》的起承流变 154
一、《文苑传》之发轫 155
(一)《史记》中文人传记的启示 155
(二)《汉书》增立《艺文志》的推动 159
(三)《三国志》文人归类入传的引导 163
二、《后汉书·文苑传》之创立 166
(一)《文苑传》创立的原因 167
(二)《文苑传》创立的意义 169
三、《文苑传》之发展 171
(一)魏晋六朝正史《文苑传》的文学价值 171
(二)唐朝及以后正史《文苑传》的叙述化特点 173
下篇《文苑传》的内容解读 178
一、记录文人生平 180
(一)记录文人的履历、生平 181
(二)文人生平与作品的关系 188
二、载录文学作品 190
(一)抒发一己之感或一己之见的非功利性作品 191
(二)进言、讽谏的政治论文 195
三、书写文人形象 198
(一)怀才憔悴者 200
(二)不护细行者 203
四、阐述文学思想 206
(一)探讨文学特质与功用 207
(二)进行文学评论 212
余论 216
《后汉书》新增七篇类传研究 219
一、新增类传,展示时代面貌 219
二、接踵《史记》,延续史家传统 221
三、寄情人物,抒发身世之感 224
四、各传择传标准 225
(一)士人楷模——党人 225
(二)东汉蠹毒——宦官 232
(三)亦文亦孺——文士 237
(四)操行独绝——独行异士 242
(五)怀技守仁——方术之士 248
(六)逸出尘嚣——逸民 252
(七)行尤高秀——列女 256
(八)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263
论古代杂传中的类传 265
一、绪论 265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265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272
二、古代杂传中类传概况 273
(一)数量 273
(二)特点 274
(三)杂传中的类传大量出现的原因 276
三、官吏类传 278
(一)官吏类传的写作宗旨 283
(二)官吏类传的类型 284
(三)官吏类传的特点 290
(四)官吏类传的意义和价值 293
四、地方类传 295
(一)地方类传的概况 295
(二)地方类传的写作宗旨 302
(三)地方类传的人物分类 305
(四)地方类传特点 310
(五)地方类传的文献价值 314
五、方外类传 315
(一)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方外类传 317
(二)隋唐时期的方外类传 320
(三)两宋明清时期的方外类传 324
(四)比较方外类传与史传中的类传 328
六、女性类传 333
(一)女性类传的开创——刘向《列女传》 335
(二)女性类传的发展与衰落 339
七、高士类传 344
(一)魏晋时期——隐逸文化的成熟期 347
(二)唐宋之后——隐逸文化走向衰落 354
(三)高士类传的特点 357
(四)比较杂传中的高士类传与正史中的《隐逸传》 359
八、杂传中类传的意义和影响 361
(一)杂传中类传的意义 362
(二)杂传中类传对文学的影响 374
参考文献 382
后记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