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1
二、研究综述 4
三、主要内容和思路 9
四、研究方法 10
五、重点和难点 11
六、涉及的概念 11
第一章 威宁石门坎的地理、经济和民族 13
第一节 威宁的地理、经济和民族 13
一、地理和经济 13
二、历史沿革和民族 14
三、苗族的历史及近代的地理分布 17
第二节 石门坎的地理、经济和民族 23
一、地理和经济 23
二、历史沿革和民族 26
三、滇川黔地区的苗族 28
第二章 循道公会在昭通 40
第一节 昭通立足 40
一、循道公会及其组织 40
二、昭通概况 44
三、传教士在昭通的布教 45
第二节 循道公会西南教区 51
一、昭通教会的发展 51
二、昭通在滇川黔边基督教传播中的地位 60
第三章 石门坎:基督教的示范性 67
第一节 石门坎教会的建立 67
一、传教士初到石门 67
二、石门坎教会的开基 69
三、石门坎教会的发展 73
第二节 苗族教会的发展 76
一、石川联区的苗族教会 76
二、教会的本土化 79
三、基督教在苗族地区广泛传播的原因 90
第三节 基督教对威宁苗族社会的影响 101
一、宗教信仰的改变 101
二、文化教育的提高 104
三、政治意识的觉醒 105
四、生活习俗的改革 109
五、民族意识和心理的变化 112
第四章 国民政府对威宁苗族地区的治理 115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 115
一、民族政策 115
二、宗教政策 118
第二节 石门坎特殊文化区 121
一、石门坎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 121
二、国民政府对威宁苗族的政策 126
三、威宁石门坎苗族教会的衰落 134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威宁地区的苗族社会 136
第一节 威宁的解放 136
一、中共对威宁的接管 136
二、苗族对黔西北解放所做的贡献 13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 140
一、民族政策 140
二、宗教政策 143
三、国家对基督教的政策 145
四、西南局和贵州省的民族宗教政策 150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威宁苗族教会 156
一、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 156
二、民族宗教情况调查 159
三、石门坎苗族教会的革新 163
第六章 威宁苗族社会的初步改革 171
第一节 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土改运动 171
一、民族自治县的建立 171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状况 173
三、土地改革的进行 177
第二节 各项改革的开展 187
一、政府的经济扶持 187
二、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发展 193
三、石门坎苗族教会的发展 197
第七章 威宁地区的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 204
第一节 合作化运动 204
一、农业的合作化 204
二、农业合作化的特点 207
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 210
一、人民公社化运动 210
二、集体化给苗族群众带来的问题 219
三、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 226
四、石门坎苗族教会的衰落 236
第八章 威宁地区的“四清”和“文革” 244
第一节 “四清”运动 244
一、社教运动的提出 244
二、社教运动的开始 245
三、工作队进村 248
四、“小四清”的开展 255
五、“大四清”高潮 259
六、教徒聚居队(村)的政策 264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 270
一、“文革”的发动 270
二、“文革”的持续发展 274
三、“文革”后期的纠“左”和“文革”结束 277
第三节 20世纪60年代威宁地区的基督教 278
一、社教运动前后的威宁基督教 278
二、“文革”时期的威宁基督教 288
第九章 威宁地区的改革开放 291
第一节 改革的进行 291
一、改革的起步 291
二、大包干的推行 295
三、农村经济的发展 298
四、各项改革的开展 302
第二节 威宁地区宗教政策的落实 305
一、国家宗教政策的恢复 305
二、改革开放初期威宁的基督教活动 307
三、宗教工作的试点 311
四、宗教政策的落实 313
第十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石门坎 325
第一节 石门坎的改革开放 325
一、石门坎的改革 325
二、石门坎的开放 337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石门坎教会 347
第二节 威宁石门坎苗族社会的变迁 354
一、汉文化对威宁石门坎苗族社会的影响 354
二、威宁石门坎苗族社会变迁的原因 366
结语 370
图片索引 377
表格索引 379
参考文献 381
后记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