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章 汴京的历史地位及繁盛 5
第一节 汴京的历史地位及城市建设盛况 5
一、近代城市的诞生及世界历史地位 5
二、汴京城市建设的盛况 9
第二节 繁荣昌盛的汴京城市经济 11
一、高度发达的商业经济 11
二、精巧先进的手工业 16
第三节 汴京城市文化与市民文艺的诞生 20
一、汴京的城市文化 20
二、市民的崛起与市民文艺的诞生 25
三、市民追求新奇的习俗及意义 31
第二章 汴京对周边及后代都城的影响 35
第一节 汴京对全国及周边地区的影响 35
一、汴京在全国的示范作用 35
二、汴京对西夏都城、辽朝地名的影响 37
第二节 汴京元素对南宋杭州等地的影响 40
一、南宋杭州的全盘“汴化” 41
二、南宋杭州的汴京情结及对后代的影响 56
第三节 汴京对古代北京的影响 62
一、金朝营建燕京的汴京基因 62
二、元明清北京的汴京元素 69
三、汴京元素在北京的物质标本 73
第三章 汴京元素的艺术贡献 79
第一节 汴京是中国戏剧的发祥地 79
一、我国戏剧形成于北宋 79
二、戏剧形成的温床 82
三、戏剧形成的表现 83
四、汴京对金元戏剧的影响 86
五、《庄家不识勾栏》是金末汴京的产物 88
第二节 影戏在汴京的发祥与流传 103
一、影戏的发祥 103
二、纸影及皮影在汴京的出现与发展 106
三、汴京影戏的流传与影响 109
第三节 《清明上河图》及文化奇观 113
一、关于《向氏评论图画记》 115
二、《清明上河图》作者以及创作年代 120
三、《清明上河图》的影响奇迹 123
第四章 文学史中的汴京元素 133
第一节 《水浒传》中的汴京元素 134
一、故事主题与汴京场景 134
二、汴京人物及其作用 140
第二节 《三侠五义》中的汴京元素 146
一、《三侠五义》及其影响 147
二、《三侠五义》与汴京 148
三、对传统文化的贡献 152
第三节 《金瓶梅》中的汴京元素 154
一、故事的汴京场景 154
二、故事在汴京的总结与升华 157
第四节 汴京对宋词发展的巨大贡献 159
一、改造李煜成为“千古词帝” 160
二、孕育都市词及柳永 162
三、婉约派与汴京 166
四、宋词的汴京意象及诞生于汴京的杰作 173
第五章 学术与科技中的汴京元素 179
第一节 金石学诞生于汴京 179
一、金石学的地位及诞生 179
二、金石学发端于宋真宗朝的汴京 181
三、主要金石学著作诞生或奠基于汴京 183
四、汴京是钟鼎彝器收藏和研究中心 189
第二节 成语中的汴京元素 192
一、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 193
二、开卷有益 194
三、大事不糊涂 195
四、玉粒桂薪 195
五、拂须(溜须) 197
六、孤注(孤注一掷) 197
七、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198
八、一笔勾销 198
九、一网打尽 199
一○、出人头地 200
一一、人微言轻 200
一二、坚忍不拔 201
一三、异端邪说 201
一四、德高望重 202
一五、叫苦不迭 203
一六、绿肥红瘦 203
一七、不三不四 204
一八、直捣黄龙 205
第三节 汴京对火药应用发展的贡献 206
一、火药发明及其应用的起源问题 207
二、汴京是火药武器研发、制造与实验中心 212
三、汴京是民用火药的研发展示中心 220
第六章 节日习俗中的汴京元素 225
第一节 交年节在汴京的创建及流传 225
一、北宋汴京的交年节 225
二、汴京交年节在后代的流传与影响 228
三、交年节节事源头考辨与解读 232
第二节 七夕节在汴京的裂变与鼎盛 236
一、历代七夕节事变迁 236
二、汴京对七夕节的重铸 241
第三节 木版年画在汴京的发祥与传播 247
一、北宋开封木版年画的发祥与传播 247
二、汴京木版年画有关问题的学术梳理 256
第七章 饮食史中的汴京元素 265
第一节 汴京对饮食史的贡献 265
一、汴京繁荣的酒店业影响深远 265
二、中国最早的菜系在汴京正式形成 269
三、汴京名吃的延续及升华 273
第二节 腊八粥在汴京的创制及后代的变异 278
一、粥及腊八的源流 279
二、宋代开封首创腊八粥 282
三、后代腊八粥的传播与变迁 285
第八章 汴京人才的井喷现象与贡献 291
第一节 汴京名人突出的历史贡献 291
一、正史列传中的开封人物统计 291
二、汴京的名门望族及历史影响 300
第二节 汴京外迁遗民及历史影响 311
一、珠玑巷移民 311
二、赵家堡赵宋遗民 313
三、韩国白川赵氏 316
第九章 汴京的园林贡献及“绿政”创举 321
第一节 汴京园林的成就及公共性 321
一、汴京园林的历史性成就 321
二、皇家园林的平民化与城市园林的公共性 326
第二节 皇家园林的开放创举与意义 331
一、皇家园林的开放创举 331
二、皇家园林开放的理念与意义 337
总论 343
参考文献 351
一、古代文献 351
二、今人著作 362
三、报刊文章 365
四、学位论文 369
五、工具书 370
六、网络资料 370
后记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