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一)环境考古学的两条主线 1
(二)史前聚落地理研究的兴起 4
二、研究综述 7
(一)国外研究进展 7
(二)国内研究进展 8
三、研究区域概况 12
(一)自然环境概况与特征 13
(二)早期文化演化序列 16
(三)早期聚落分布概况 18
四、研究内容与意义 20
(一)研究内容 20
(二)研究目标 21
(三)研究意义 21
第二章 区域早期聚落规模—等级研究 23
一、引言 23
二、基于SOFM的区域早期聚落规模—等级研究 24
(一)原理与方法 24
(二)规模—等级划分 26
(三)结果分析 31
三、基于SPSS聚类的区域早期聚落规模—等级研究 33
(一)SPSS聚类方法简介 33
(二)规模—等级划分 34
(三)结果分析 37
四、早期聚落规模—等级分布形态 39
(一)早期聚落规模—等级划定 39
(二)早期聚落规模—等级空间分布形态 51
(三)区域早期聚落规模—等级模式形成机制分析 60
五、本章小结 62
第三章 区域早期聚落演替模式研究 63
一、引言 63
二、研究方法简介 64
(一)研究思路 64
(二)研究方法 64
三、遗址堆积形态统计分析 65
四、早期聚落演替模式研究 68
(一)迁移型:裴李岗—仰韶演替模式 69
(二)扩散型:仰韶—龙山演替模式 69
(三)膨胀型:龙山—夏商演替模式 69
五、聚落演替模式形成机制分析 70
(一)聚落演替与地形的关系 70
(二)聚落演替与生业模式及社会形态的关系 71
(三)聚落演替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72
六、本章小结 72
第四章 区域早期聚落文化交流模式研究 74
一、引言 74
二、研究方法 75
(一)引力模型简介 75
(二)研究思路 76
(三)计算过程 76
三、区域早期聚落文化交流研究 77
(一)区域早期聚落文化交流演化特征 77
(二)不同流域早期聚落相互吸引对比分析 78
(三)环嵩山地区早期聚落文化交流模式总结 84
四、环嵩山地区早期聚落文化交流模式形成机制分析 85
五、本章小结 86
第五章 区域早期聚落分布时空模式研究 87
一、引言 87
二、方法简介 88
(一)研究思路 88
(二)分析过程 88
三、早期聚落分布集聚性分析 89
(一)早期聚落分布集聚性判释 89
(二)集聚中心数量判释 91
(三)早期聚落空间集聚分布特征分析 92
四、环嵩山地区早期聚落时空分布总体形态 98
五、本章小结 101
第六章 聚落分布时空模式形成机制研究 102
一、引言 102
二、全新世环境系统与早期聚落关系研究 103
(一)全新世气候演化与早期聚落的关系 103
(二)动植物资源与早期聚落的关系 107
(三)河流、地貌形态与早期聚落的关系 112
三、文化因素与早期聚落分布关系研究 124
(一)规模—等级(社会复杂化)与聚落分布的关系 124
(二)生业模式与早期聚落分布的关系 133
四、聚落分布时空模式及其形成机制所反映的人地关系特征 137
五、本章小结 138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39
一、主要结论 139
二、创新性 140
三、问题与展望 140
参考文献 142
后记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