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5G的多层多小区协作技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峥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3551491
  • 页数:274 页
图书介绍:多层多小区的网络结构是未来5G网络发展的趋势,多小区协作技术是5G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书系统、全面的分析和介绍了多层多小区网络发展趋势,以及在多层异构网络中多小区多天线协作的关键技术方法,涉及到多小区多天线协作技术、多小区协作调度技术、多小区移动性管理、多小区组网架构等多方面内容,既有理论仿真分析,也有对网络实际部署问题的思考,能够对读者研究和理解多层异构网络技术有很大帮助。本书读者对象可涵盖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研究、开发、系统设计、网络运营等相关人员。同时也可供高校通信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第1章 背景介绍 1

1.1 全球移动业务的发展 1

1.1.1 移动用户发展迅猛 1

1.1.2 全球数据流量的变化 2

1.2 移动网络的发展趋势 3

1.2.1 移动业务迁移 3

1.2.2 多层网络部署 4

1.3 多层多小区协作技术概述 5

1.4 本章参考文献 6

第2章 多层多小区网络容量分析 8

2.1 网络容量分析概述 8

2.1.1 多层网络构成 8

2.1.2 网络容量分析基础 10

2.2 多层多小区网络容量影响因素 11

2.2.1 单层宏网络容量影响因素 11

2.2.2 多层网络容量影响因素 16

2.3 多层多小区网络容量优化 21

2.3.1 部分频率复用 21

2.3.2 协作多点传输 22

2.3.3 网络容量优化小结 25

2.4 小结 25

2.5 本章参考文献 25

第3章 多小区多天线下行协作技术 28

3.1 多小区多天线协作概述 28

3.1.1 多小区协作网络架构 28

3.1.2 多小区协作应用场景 32

3.1.3 多小区协作技术分类 34

3.1.4 多小区协作传输模式 35

3.1.5 协作小区分簇技术 36

3.1.6 小结 37

3.2 多点协作中的预编码技术 38

3.2.1 预编码原理及研究现状 38

3.2.2 多点协作典型预编码技术 39

3.2.3 下行码本增强 42

3.3 多点协作中的干扰对齐技术 45

3.3.1 干扰对齐技术概述 46

3.3.2 基于干扰对齐的预编码矩阵设计 48

3.3.3 基于干扰对齐提高系统吞吐量的算法 51

3.3.4 基于干扰对齐提高系统总速率的算法 53

3.3.5 基于干扰对齐提高系统容量的算法 55

3.3.6 基于分簇和系统容量最大化的干扰对齐算法 57

3.3.7 应用于广播信道中的干扰对齐算法 60

3.3.8 在多层网络中应用干扰对齐面临的挑战 63

3.4 多点协作中的反馈机制 64

3.4.1 反馈机制概述 64

3.4.2 针对CoMP的能效反馈设计 65

3.5 小结 66

3.6 本章参考文献 67

第4章 多小区多天线上行协作技术 71

4.1 单小区上行干扰抑制技术 71

4.1.1 最大比合并 71

4.1.2 干扰抑制合并 72

4.1.3 MRC与IRC的比较 73

4.2 多小区联合接收算法 75

4.2.1 JR算法 75

4.2.2 DPS算法 75

4.2.3 SIC算法 76

4.2.4 联合接收算法性能的比较 76

4.3 多小区联合接收性能评估 78

4.3.1 仿真参数 78

4.3.2 单小区多天线IRC性能评估 79

4.3.3 多小区协作IRC接收性能评估 80

4.3.4 上行联合接收SIC算法性能评估 81

4.4 小结 82

4.5 本章参考文献 82

第5章 多层网络中的干扰管理技术 84

5.1 多小区干扰管理概述 84

5.2 多小区干扰管理方法 85

5.2.1 时域干扰管理方案 85

5.2.2 频域干扰管理方案 86

5.2.3 功率干扰管理方案 92

5.3 多小区干扰管理性能评估 97

5.3.1 仿真参数 97

5.3.2 频域干扰管理性能 99

5.3.3 软频率复用改进方案的性能 110

5.3.4 功率技术方案性能评估 112

5.4 多小区资源调度方法 115

5.4.1 资源调度与传输模式 115

5.4.2 资源分配RDD方案 126

5.5 多小区资源调度性能评估 128

5.5.1 仿真参数 128

5.5.2 基站独立调度性能分析 129

5.5.3 优化协作资源调度性能分析 131

5.6 小结 133

5.7 本章参考文献 133

第6章 多层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 135

6.1 移动性管理概述 135

6.1.1 LTE移动性管理架构 135

6.1.2 移动性管理分类 137

6.1.3 多层网络移动性管理的特点 138

6.2 空闲状态下的小区移动性管理 138

6.2.1 系统内移动性管理 139

6.2.2 系统间移动性管理 149

6.3 连接状态下的移动性管理 152

6.3.1 连接状态的特征 153

6.3.2 测量与切换 153

6.3.3 切换算法的设计 160

6.3.4 切换算法的性能评估 165

6.3.5 切换自优化 166

6.4 多层网络移动性管理 167

6.4.1 多层网络移动性概述 167

6.4.2 多层网络切换类型 167

6.4.3 多层网络切换的决策因子 168

6.4.4 多层网络切换的性能指标 169

6.5 多层多小区网络切换算法设计 169

6.5.1 多层网络切换算法的研究现状 169

6.5.2 负载均衡切换研究 171

6.5.3 基于负载均衡的多层切换算法 178

6.6 多层网络移动性管理性能分析 183

6.6.1 仿真场景及参数 183

6.6.2 单层网络移动性评估 187

6.6.3 多层网络移动性评估 187

6.7 小结 196

6.8 本章参考文献 197

第7章 多层多小区网络架构研究 200

7.1 网络架构发展简述 200

7.2 分布式架构 203

7.2.1 分布式架构的特点 203

7.2.2 分布式架构的优势 205

7.2.3 分布式架构面临的问题 205

7.3 集中式架构 207

7.3.1 集中控制 209

7.3.2 集中处理 213

7.3.3 集中控制方式和集中处理方式的比较 217

7.4 集中控制组网架构和集中处理组网架构的比较 217

7.4.1 上行资源调度和联合接收性能的比较 218

7.4.2 集中控制网络架构和集中处理网络架构的下行性能评估 221

7.4.3 Backhaul需求分析 222

7.5 LTE-A多层多小区网络架构 224

7.6 5G多层网络展望 226

7.7 本章参考文献 227

第8章 多层多小区同步技术研究 229

8.1 基站间同步技术概述 229

8.1.1 移动通信系统同步概述 229

8.1.2 主流基站间的同步方法 231

8.2 LTE系统基站间同步要求 236

8.2.1 LTE宏蜂窝的基站间同步要求 236

8.2.2 影响分层组网基站间同步的因素 237

8.3 多小区高同步需求技术 237

8.3.1 MBMS技术同步的需求 237

8.3.2 CoMP技术同步需求 241

8.3.3 eICIC技术同步需求 243

8.4 LTE多层多小区同步增强方法 248

8.4.1 现有技术分析 248

8.4.2 可能的增强技术 251

8.5 小结 255

8.6 本章参考文献 255

第9章 多层多小区回传技术研究 257

9.1 多层多小区回传概述 257

9.2 典型回传链路分析 257

9.2.1 有线介质 257

9.2.2 无线介质 259

9.3 多层多小区组网的回传解决方案 261

9.3.1 无线回程 261

9.3.2 有线回程 263

9.3.3 无线与光纤 264

9.4 小结 265

9.5 本章参考文献 265

附录 缩略语表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