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研究概述 1
1.1 可信软件的提出 2
1.2 可信软件研究的科学与现实意义 5
1.3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的研究内容 10
1.4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的研究方法 12
1.5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的研究思路 12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16
2.1 可信软件 16
2.1.1 可信软件的界定 16
2.1.2 可信软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2.2 软件质量属性评价 25
2.2.1 软件质量属性的界定 26
2.2.2 软件质量属性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9
2.3 软件质量模型 33
2.3.1 McCall质量模型 33
2.3.2 Boehm模型 36
2.3.3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37
2.3.4 FURPS/FURPS+模型 39
2.3.5 Dromey质量模型 40
2.3.6 ISO/IEC 9126模型 41
2.3.7 软件可信属性模型 42
2.4 软件质量度量 46
2.4.1 软件质量度量的发展 46
2.4.2 软件质量度量的分类 49
2.4.3 软件质量度量的方法 52
2.4.4 软件质量度量的过程 59
第三章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方法与建模 62
3.1 软件质量属性评价常用方法 64
3.1.1 层次分析法 64
3.1.2 模糊综合评判法 66
3.2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应用系统建模与框架设计 69
3.3 本章小结 71
第四章 基于用户需求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的生成 73
4.1 用户需求本体提取 73
4.1.1 用户需求表达 73
4.1.2 用户需求的本体生成 74
4.2 影响软件可信性的质量属性 76
4.3 基于用户需求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指标体系 83
4.3.1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证据模型 83
4.3.2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体系 84
4.3.3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指标体系 87
4.4 本章小结 89
第五章 基于一致性评判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方法研究 90
5.1 研究基础 91
5.1.1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间的相关性研究 91
5.1.2 软件质量属性间的相关性表达 93
5.2 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间接度量模型 97
5.2.1 构件中质量属性的可达矩阵 97
5.2.2 构件中质量属性的贡献值 98
5.2.3 质量属性的间接度量 98
5.3 基于一致性评判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模型 99
5.3.1 基于直觉模糊集的多属性权重确定 100
5.3.2 软件设计开发者对构件中质量属性评价值的确定 102
5.3.3 软件使用者对构件中质量属性评价值的确定 103
5.3.4 基于相关指标的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模型 104
5.4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模型的应用实例及分析 105
5.4.1 实例简介 105
5.4.2 模型的应用与结果分析 107
5.5 本章小结 114
第六章 基于前景理论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方法研究 115
6.1 研究基础 115
6.1.1 前景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应用 115
6.1.2 梯形模糊数的前景价值函数 120
6.2 基于前景理论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模型 121
6.2.1 质量属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122
6.2.2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方法 123
6.3 可信软件质量属性评价模型的应用实例及分析 127
6.3.1 实例简介 127
6.3.2 模型应用与结果分析 127
6.4 有限理性对软件质量属性评价结果的影响及分析 135
6.4.1 有限理性对软件质量属性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 135
6.4.2 有限理性的变化对软件质量属性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 136
6.5 本章小结 139
第七章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可信软件质量属性动态评价方法研究 142
7.1 研究基础 142
7.1.1 软件质量属性动态评价与预测研究 142
7.1.2 元胞自动机的提出及相关概念 145
7.1.3 信息熵与耗散理论 150
7.2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软件质量属性预测方法设计 154
7.2.1 复杂系统可信性传递过程分析 154
7.2.2 方法设计 158
7.3 仿真模拟与分析 162
7.4 本章小结 173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175
8.1 研究总结 175
8.2 研究不足 177
参考文献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