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1
前言 中国社会学崛起的历史基础 1
第一编 总论 23
第一章 中国社会学的源流问题 25
一 中国社会学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 25
二 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主轴 43
三 中国社会学源流辨 51
四 文化自觉与中国社会学研究 71
五 追本溯源:群学概念体系的意义 82
六 史海拾贝:群学概念体系的价值 87
第二章 中国社会学的基础性概念 112
一 群:概念界定与群学奠基 113
二 伦:社会关系及其维系 161
三 仁:社会建构的基础理念 177
四 中庸:天下之正道 200
第二编 中国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合群与能群 213
第三章 修身 215
一 身:心体合一 217
二 己:主客辩证统一的自我观 235
三 性:个人修养与社会教化 249
四 气:贯通形神、群己、天人的概念 262
五 心态:社会心理的形塑和践行 274
六 社与会:概念及其演变 291
七 天:社会的秩序与法则 303
八 自然:修身的最高境界 327
下册 345
第四章 齐家 345
一 家:社会的基础构成 347
二 宗族:传统社会治理的重心 359
三 孝:社会整合的基点 372
四 礼:社会的典章制度 385
五 义:社会的基本规范 409
六 信:社会交往的原则 427
七 利:社会行动的动力 438
第三编 中国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善群与乐群 461
第五章 治国 461
一 国与民:国家治理的基本问题 462
二 国土:国家的空间建构与治理 472
三 士:国家治理中的精英阶层 490
四 王道与霸道:国家的治理方式 508
五 贤与能:治国人才的选拔标准 529
六 科举:治国人才的选拔制度 538
七 公与私:国家与个人的边界区隔 549
八 秩序:国家治理的目标 568
九 位育:国家治理的理想状态 580
第六章 平天下 591
一 天下:中国人的世界概念 592
二 势:循天下之法 611
三 变:生生不已之理 629
四 和合:社会协调之道 646
五 多元一体:民族融合机制 661
六 大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670
参考文献 685
索引 717
后记 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