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控制编 532
第一章 君权与卿权 532
一、列国君权的变化 532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卿权 536
(一)卿权在春秋时期的发展 536
(二)战国时期的上卿、亚卿与客卿 543
第二章 相权的发展及其影响 547
一、相的历史演变 547
二、布衣卿相的先河 549
三、战国时期一类特殊的“相” 551
四、旧传统的遗存——战国时期的贵族之相 556
五、战国时期相权与君权的关系 558
六、战国时期相权的影响及将相矛盾 562
第三章 官制与爵制 564
一、列国的中央官制 564
二、郡县制的出现与发展 574
三、地方官制 577
四、玺印制度 580
五、爵制及其变化 582
(一)“爵”的历史演变 582
(二)春秋时期的“赐命”及爵制 584
(三)战国时期爵制的发展 587
第四章 军制、兵种的发展与军赋的征集 592
一、军制的发展 592
二、兵种的衍变 597
三、军赋的征集 600
第五章 法律与刑罚 603
一、春秋时期的刑制 603
二、《法经》与魏国法律 609
三、商鞅变法与云梦秦律 612
四、战国时期的法令制定、审判与刑狱制度 614
第六章 礼的系统化和礼治的兴衰 619
一、春秋时期社会上的礼与礼书的出现 619
二、春秋时期的飨礼与燕礼 642
(一)各种饮宴礼仪 642
(二)飨礼和燕礼的一般情况 645
(三)贵族饮宴与礼的关系 647
(四)飨礼、燕礼等的社会作用 650
(五)贵族的淫奢宴飨 653
三、战国时期的礼 655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盟誓 661
(一)盟誓的起源 661
(二)春秋时期的盟誓 663
(三)战国时期盟誓的衰微 682
五、春秋战国时期的“质” 683
(一)春秋时期的“质子”与“委质为臣” 683
(二)战国时期的交质与委质 691
精神文化编 699
第一章 春秋时期的社会精神风貌和社会思潮 699
一、社会精神风貌 699
二、社会思潮 702
第二章 百家争鸣的端绪——春秋时期的思想与学术 706
一、老子哲学 706
二、孔子思想 709
(一)孔子的“仁”、“礼”学说 709
(二)孔子与《易传》 711
三、墨学兴起 713
四、孙子兵法 715
五、法家前驱 716
第三章 社会信仰与宗教崇拜 718
一、社祭 718
二、祖先崇拜 726
三、春秋时期的鬼神观念 735
(一)鬼、神的概念 735
(二)鬼、神的特征 736
(三)人们对鬼神的态度 741
(四)鬼神观念的社会影响 746
四、占卜及其社会影响 749
五、筮法的发展 762
(一)春秋时期的筮法 762
(二)战国时期的筮法 786
六、梦与占梦 789
七、诅、望氛、童谣与灾异 803
八、战国时期鬼神观念的变化 813
(一)“天”与“帝” 813
(二)鬼神观念 815
(三)精怪 816
(四)“道”、“阴阳”与鬼神 818
(五)关于神、人关系的理论思考 819
(六)驱“鬼”与辟“鬼” 821
第四章 文学与艺术 824
一、诗歌创作与《诗》的编纂 824
二、散文的编纂与发展 827
三、楚辞与屈原 833
四、战国末年的辞赋 836
五、小说家与《穆天子传》 838
六、绘画 841
第五章 史学的发展 843
一、列国史书与《春秋》 843
二、史学巨著——《左传》 846
三、《国语》的特点及其影响 850
四、《战国策》与《战国纵横家书》 853
五、《竹书纪年》与《世本》 857
六、礼书的编撰 859
第六章 乐舞文化 864
一、春秋时期的乐舞文化 864
(一)春秋时期所传的上古乐舞 864
(二)《桑林之舞》与《大武》 867
(三)“小舞”与“万舞” 869
(四)乐舞的等级差别 872
(五)一般典礼上的乐舞 874
(六)诗、歌、乐、舞与民谣 880
(七)“乐”与春秋社会的关系 887
(八)“乐”与“礼” 896
(九)贵族的“淫乐”与社会上的“非乐”思想 900
二、战国时期的乐舞文化 903
(一)战国时期的乐舞理论 903
(二)乐舞与社会群众 907
(三)“新乐”的发展 909
(四)战国时期的乐器 911
(五)贵族乐舞 914
(六)戏剧的萌芽 917
(七)乐舞的商品化 918
(八)琴瑟之乐 919
(九)乐舞文化的地域特色 920
第七章 古代学术发展史的辉煌篇章——百家争鸣 923
一、儒学的新发展 923
(一)曾子 924
(二)孟子 933
二、墨家流派 936
三、庄子与道家 939
(一)庄子其书及其学说 939
(二)杨朱学派 941
(三)慎到的学说 943
(四)黄老学派 944
四、稷下之学 945
五、惠施与公孙龙 948
六、邹衍与阴阳术数 951
七、荀子学说 953
八、战国时期的法家 956
(一)商鞅与《商君书》 956
(二)韩非与《韩非子》 957
社会生活编 962
第一章 衣食住行 962
一、服饰 962
(一)衣的形制和衽、袂 962
(二)裘衣 964
(三)裳、邪幅与芾 965
(四)深衣与胡服 966
(五)冠与弁、冕、胄 968
(六)发饰与笄 971
(七)履与舄、袜 974
(八)面具 976
(九)甲胄 977
(十)佩玉 979
(十一)服饰习俗的特点 983
二、饮食 988
(一)饮食的礼仪化 988
(二)饮食的等级化 991
(三)食具的进步 994
(四)酒肉与饮食习惯 995
三、居住 999
(一)社会各阶层居住的一般情况 999
(二)居室陈设与生活习俗 1006
四、交通 1013
(一)车辆 1013
(二)道路、传遽和符节 1017
(三)道路维修和乘车礼俗 1021
(四)南方地区的舟楫与水路交通 1024
(五)舟桥 1026
第二章 人生礼俗 1028
一、姓、氏、名、字 1028
二、冠礼 1032
三、学校教育 1033
四、婚俗 1035
五、丧俗 1040
(一)坟丘与享堂 1040
(二)丧葬礼仪 1042
(三)等级制度与厚葬久丧 1047
(四)族墓制度 1051
(五)少数族和边远地区的特殊葬俗 1052
第三章 岁时节令 1056
一、颁朔与告朔 1056
二、月令、月讳与长沙子弹库帛书 1057
三、《礼记》中的月令 1063
第四章 体育与娱乐活动 1070
一、体育与武艺 1070
二、文娱活动 1077
附录 1083
附录一 主要参考史料 1083
附录二 春秋战国诸侯年表 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