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长江下游全新世早中期的农业探源 1
第一节 问题性质与背景 1
第二节 研究目标、内容与材料 4
第三节 基本概念 13
第四节 章节安排 20
第二章 从全球农业起源研究反思长江下游农业探源 27
第一节 考古学的研究传统 27
第二节 农业起源动力机制的理论阐释 36
第三节 生命科学的研究传统 43
第四节 长江下游农业起源的研究史及评述 50
第三章 方法论与研究设计 72
第一节 人类生态系统、生态位构建与农业生态 73
第二节 中程理论 77
第三节 材料鉴定分析技术 84
第四章 地质、环境与测年 95
第一节 长江下游现代地理概况 95
第二节 长江下游距今10000—6000年的宏观地质记录 97
第三节 长江下游距今10000—6000年的考古地质记录 100
第五章 聚落形态 129
第一节 聚落要素 131
第二节 上山文化 136
第三节 跨湖桥文化 141
第四节 河姆渡文化 145
第五节 马家浜文化 154
第六节 小结 166
第六章 植物遗存 170
第一节 植物材料的背景信息 170
第二节 植物遗存的鉴定与生态意义 172
第七章 古水稻的鉴定与研究 211
第一节 稻的形态特征与稻属的鉴定 211
第二节 古稻标本的属性鉴定 213
第三节 实验考古:水稻小穗基盘形态与落粒性及其对古稻遗存鉴定的意义 221
第四节 研究区域内古水稻的性质和分布 244
第八章 植物遗存的量化分析 260
第一节 跨湖桥遗址 260
第二节 田螺山遗址 268
第三节 小结 285
第九章 人类生态位构建及其对长江下游农业探源的意义 287
第一节 湿地维护与资源和土地的可持续开发 287
第二节 资源生产的季节性 291
第三节 遗址域与资源管理系统 294
第四节 人类:生态系统的主动力 295
第五节 农业起源动力机制阐释模型的探讨 297
第六节 小结与反思 300
附录1 河姆渡文化聚落基本信息统计 306
附录2 马家浜文化聚落遗迹基本信息 308
附录3 马家浜文化遗址面积数据分析 315
附录4 研究区域古水稻遗存鉴定资料表 319
附录5 外国人名译名索引 325
后记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