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依据与文献回顾 14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29
第一部分 坐标:一个少数民族社区和它的媒介史 43
第一章 清水江畔的苗族社区——施洞 43
第一节 镇与村:清水江畔的一天 43
第二节 历史与生境 53
第二章 从人际传播到大众自我传播:施洞的媒介发展史 76
第一节 人际传播媒介:乡村媒介的“原始”记忆 77
第二节 大众传播媒介:自上而下的“媒介运动” 83
第三节 大众自我传播媒介:施洞居民的“触网”经历 104
第四节 乡村生活中的媒介 108
第二部分 变迁:现代媒介与远去的村寨 136
第三章 施洞苗族的文化变迁 136
第一节 封闭—开放:逐渐“外化”的生存空间 137
第二节 乡村—城市:传统生活方式的变迁 141
第三节 少数—多数:民族文化符号的淡化 163
第四节 传统—现代:社会规范的变迁 173
第四章 文化变迁的动力:媒介的角色 197
第一节 媒介权力的裹挟 198
第二节 汉语言文字的优势地位 206
第三节 媒介文化的植入 215
第四节 主流价值观的浸润 226
第五章 媒介视角下的苗族文化生存困境 232
第一节 传播渠道和机制发展不平衡 232
第二节 传统文化持有者的问题 236
第三节 本民族媒介内容的匮乏 240
第四节 文化同化的危机 247
第三部分 未来:数字时代的乡村第六章 互联网:作为一种机遇的媒介语境 252
第一节 网络媒介:分散的权力 253
第二节 媒介融合:一种新的媒介样态和文化模式 258
第三节 文化传播机制的变革 262
第四节 数字媒介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 265
第七章 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生存选择 271
第一节 少数民族文化生存的立足点 273
第二节 抹平数字鸿沟:设施、观念与体制 277
第三节 同质化中的异质化存在:探索民族文化的媒介内容建设 280
第四节 网络世界的话语权:重建族群身份认同 284
第五节 人的培养:提升民族文化传播者的媒介素养 287
结 语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未来 290
附录 295
附录A主要报告人姓名缩写对照表 295
附录B“现代媒介语境下苗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座谈会”会议摘要 297
参考文献 305
后记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