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17》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12209491
  • 页数:409 页
图书介绍: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年度发展报告(2017)以迈向深度城镇化和“一个尊重、五个统筹”为主题,与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年度发展报告(2016)相比,更加突出新型城镇化的模式和特点,其创新特色主要体现在梳理案例、提出导向。

第一篇 最新进展 1

1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7》概览 5

1.1 编制背景 5

1.2 框架结构 5

1.3 《报告2017》热点 5

1.4 《报告2017》动向 6

2 2016—2017低碳生态城市国际动态 8

2.1 宏观态势: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推动绿色发展 8

2.2 政策进展:适应并减缓气候变化 11

2.3 实践动态:构建智慧低碳城市 13

3 2016—2017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17

3.1 政策指引: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 17

3.2 学术支持:高端智慧推进技术融合创新 23

3.3 技术发展 26

3.4 实践探索: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全面深化 30

4 挑战与趋势 33

4.1 实施挑战 33

4.2 发展趋势 33

第二篇 认识与思考 35

1 绿色城镇化的趋势和展望 39

1.1 绿色城镇化的概念及内涵 39

1.2 当前推进绿色城镇化的必要性 39

1.3 国内外绿色城镇化的经验与启示 40

1.4 我国绿色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42

1.5 当前绿色城镇化政策存在的不足 44

1.6 推进绿色城镇化政策优化的建议 46

1.7 我国绿色城镇化政策发展的趋势 48

2 特色小镇的发展应顺势而为 49

2.1 特色小镇“去规划”(减少强制的规划,顺应自然演变) 49

2.2 特色小镇产业“去包办” 50

2.3 特色小镇保留“深度与广度” 52

2.4 十个案例辨析特色小镇的“好”与“差” 52

3 绿色建筑发展新方向 56

3.1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三大前景 56

3.2 老旧小区绿色化改造 60

3.3 体现人文精神的立体园林 63

3.4 小结 77

4 微循环下的智慧城市 78

4.1 走向分布式、自组织的智慧城市 78

4.2 转型的条件 78

4.3创业定位 79

4.4 重建城市微循环 81

第三篇 方法与技术 83

1 中国的低碳省区和城市的试点 87

1.1 低碳试点概况 87

1.2 低碳试点主要进展 89

1.3 低碳试点面临的挑战 98

1.4 展望与建议 99

2 城市应对气候变化适应度 101

2.1 研究背景 101

2.2 气候变化适应的概念和范畴 102

2.3 适应度-紧迫度二维模型研究 102

2.4 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适应度分析 106

2.5 结论 111

3 生态城市规划技术导则 112

3.1 编制背景 112

3.2 编制目标 113

3.3 关键要点 114

3.4 主要成果 119

3.5 留存问题 128

3.6 展望未来 128

4 韧性城市: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城市功能与贡献 130

4.1 城市功能内涵演化及若干动态 131

4.2 城市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133

4.3 城市功能对城市韧性的影响 136

4.4 通过城市功能优化,提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韧性水平 138

4.5 结语 142

5 生态城市与韧性城市:人居Ⅲ 143

5.1 新城市议程 143

5.2 生态城市梳理 144

5.3 生态城市的挑战 147

5.4 生态城市实施策略 148

6 城市双修 152

6.1 生态修复——多尺度结合、城市雨水管理、废弃地的再生 152

6.2 城市设计——滨河绿地空间、道路交通改造、景观修复 157

7 海绵城市 171

7.1 海绵城市内涵 171

7.2 “海绵城市”与“海绵国土” 172

7.3 海绵城市核心系统构建与工程体系 181

7.4 海绵城市政策文件 183

7.5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184

7.6 海绵城市规范标准 184

7.7 海绵城市PPP模式 185

7.8 小结 186

8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 187

8.1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的三个短板 187

8.2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的三个抓手 192

8.3 小结 194

9 健康建筑 195

9.1 健康建筑概念与内涵 195

9.2 健康建筑的发展需求 196

9.3 健康建筑标准 198

9.4 小结 201

10 结语 203

参考文献 203

第四篇 实践与探索 209

1 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区)国际合作实践案例 213

1.1 中德生态示范城市规划 213

1.2 中芬低碳生态合作试点 227

1.3 中英低碳生态合作试点 242

2 低碳生态城市专项实践案例 253

2.1 大绿色、大创新、大健康——荆门绿色生态科技产业城 253

2.2 系统性、空间化、有序性——荆门市生态治理专项实践 266

2.3 资源集约、绿色生态的新发展——安顺市绿地生态系统规划 278

2.4 空间区位合理布局、资源节约型新城区——门头沟南部新城 288

2.5 绿色节能型国家级新区——陕西西安西咸新区 299

3 特色小镇专项实践 318

3.1 产业特色小镇 318

3.2 智慧特色小镇 326

3.3 旅游特色小镇 330

4 海绵城市专项实践 338

4.1 海绵城市发展建设 338

4.2 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探索 342

4.3 海绵城市建设实践 348

4.4 结语 350

5 低碳生态城市实践经验与反思 351

5.1 经验总结 351

5.2 实践反思 352

第五篇 中国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优地指数)报告(2017) 355

1 中国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研究背景 359

1.1 优地指数评估体系优化 360

1.2 优地指数评估应用方式 360

1.3 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背景 361

2 2017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优地指数评估 370

2.1 2017年中国城市优地指数评估 370

2.2 重点城市的优地指数对比 372

3 城市群的优地指数协同发展评估 384

3.1 优地指数协同发展评估方法 384

3.2 城市群的优地指数协同发展比较 385

3.3 京津冀与珠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关键指标比较 387

3.4 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要点与经验 398

4 总结和建议 404

后记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