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窟前建筑遗址研究 3
第一章 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述论 3
一 敦煌写本的记载 4
二 莫高窟窟前殿堂建筑的时代 7
三 作为洞窟整体建筑一部分的殿堂和窟檐建筑 13
四 殿堂建筑基本结构特征 15
五 由殿堂建筑再探窟与寺之关系 18
六 殿堂建筑营建之原因 19
七 殿堂建筑与敦煌工匠 23
八 殿堂与窟檐建筑的材料 25
九 殿堂与窟檐建筑研究的意义 29
第二章 莫高窟第130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的时代问题——兼及藏经洞封闭的年代 31
一 提出问题 31
二 莫高窟第130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时代再辨 34
三 莫高窟第130窟表层壁画重修时间与殿堂建筑的时代关系 36
四 断代西夏的障碍 42
五 对藏经洞封闭时间的一点讨论 45
第二编 石窟营建代表性文献释读 49
第三章 《莫高窟记》题于莫高窟第156窟相关问题研究 49
一 《莫高窟记》基本内容再解读 52
二 《莫高窟记》题于莫高窟第156窟之背景和意义 55
三 《莫高窟记》题写时间与莫高窟第156窟建成时间之关系 62
四 《莫高窟记》的题写与咸通六年上元日窟上活动 63
五 《莫高窟记》作者小考 65
六 悟真作为《莫高窟记》作者引发的新思考 68
七 由《莫高窟记》谈唐人眼中敦煌艺术的源头 70
第三编 洞窟名号新证 73
第四章 敦煌石窟于阗国王“天子窟”考 73
一 提出问题 73
二 “天子窟”考查 82
三 洞窟内容分析与佐证 87
四 敦煌和于阗关系的佐证 91
五 于阗国王“天子窟”的选址与营建时间 92
六 于阗人与敦煌石窟之关系 94
第五章 莫高窟“太保窟”考 97
一 提出问题 98
二 “太保窟”之“太保”辨析 108
三 “太保窟”考 112
四 “太保窟”,营建小议 126
第六章 对莫高窟“天王堂”的质疑 131
一 “天王堂”塔的基本信息 131
二 “天王堂”营建的时代 137
三 “天王堂”名实辨 140
四 曹延禄夫妇功德塔本名追溯 148
五 近年来学术界对天王堂的研究 149
第四编 石窟个案研究 153
第七章 莫高窟第98窟对曹氏归义军时期大窟营建的影响 153
一 研究对象与问题所在 153
二 窟主的影响 157
三 崖面位置的选择 162
四 开窟的原因分析 164
五 洞窟名号 168
六 洞窟形制 169
七 壁画内容及其布局 171
八 底稿的运用与壁画的程式化 174
第八章 莫高窟第61窟中心佛坛造像为绘塑结合“新样文殊变”试考 181
一 莫高窟第61窟中心佛坛造像遗迹 182
二 同时期敦煌文殊变考察——以“新样”文殊为中心 185
三 敦煌和于阗关系影响下的莫高窟第61窟新样文殊造像 193
四 P.4049新样文殊画稿与莫高窟第61窟之关系 197
五 莫高窟第61窟中心佛坛造像“新样文殊变”试考 201
第五编 藏经洞相关问题研究 207
第九章 藏经洞封闭原因再探 207
一 莫高窟第16窟重绘表现末法思想的千佛变相 208
二 公元1052年辽代末法思潮 214
三 公元1052年之前敦煌与辽的关系 217
四 公元1052年末法思潮对敦煌的影响 222
五 藏经洞的性质 224
六 对避难说的讨论 226
七 一点补充 230
第十章 莫高窟第16窟整体重修时供养人画像缺失与藏经洞的封闭原因 231
一 莫高窟第16窟重修与藏经洞之关系 231
二 莫高窟第16窟重修时供养人画像缺失之疑问 234
三 莫高窟第16窟重修的历史背景 235
四 归义军晚期曹氏功德窟中不重视供养像的原因 245
五 以莫高窟第16窟供养像的缺失为线索再谈藏经洞的封闭之谜 251
六 简谈藏经洞封闭的时间 254
七 藏经洞之外的藏经洞 256
第十一章 莫高窟藏经洞壁画问题再探 259
一 斯坦因记载的疑点与初步的结论 260
二 对张大千“仿古新绘”的质疑 265
三 从藏经洞壁画本身入手考辨真假 270
第六编 经变画与敦煌社会的解读 281
第十二章 政治图像遗产的原样保留——以赞普问疾图为中心看吐蕃之后的敦煌社会 281
一 一个现象——赞普问疾图在吐蕃统治结束之后的命运 283
二 图像表达的误区与矛盾——统治者的威仪和作为政治图像的赞普问疾图 297
三 政治图像的原样保留与吐蕃之后的敦煌社会 305
四 新释读晚唐壁画“微型维摩诘经变” 310
第十三章 敦煌石窟金光明经变的几个问题 315
一 对莫高窟第417窟“金光明经变”的质疑 317
二 敦煌金光明最胜王经变画样分析 322
三 金光明最胜王经变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 329
四 金光明经中坚牢地神对敦煌毗沙门天王造像和于阗国王像的影响 334
五 金光明最胜王经变与所在洞窟的关系 337
六 金光明经变在画史上不被广泛流传的原因 343
参考文献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