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政诉讼类型化: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新思路 1
第一节 行政诉讼制度的缺陷及行政诉讼类型化思路的引进 2
第二节 行政诉讼类型化有助于形成无漏洞的权利救济机制 4
第三节 行政诉讼类型化有助于更好地监督和促进依法行政 7
第四节 行政诉讼类型化有助于行政纠纷的实质性解决 8
第五节 行政诉讼类型化有助于提高行政审判的质量和效率 9
第六节 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弊端之克服 11
第七节 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基本构想 13
第二章 诉讼门槛之变迁(一):受案范围 16
第一节 受案范围基准的发展演化 17
第二节 行政诉讼法保护的权利范围的发展演化 26
第三节 肯定范围的发展演化 31
第四节 否定范围的发展演化 41
第三章 诉讼门槛之变迁(二):当事人 50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原告 50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被告 66
第三节 行政诉讼中的其他参加人 76
第四章 诉讼门槛之变迁(三):起诉期限、管辖、复议前置、撤诉 81
第一节 起诉期限 81
第二节 管辖 88
第三节 复议前置 96
第四节 撤诉 101
第五章 职权审查的主要标准 106
第一节 授权规范的可用性 107
第二节 执法主体是否具备相应法定资格 113
第三节 是否逾越权界 119
第六章 证据审查的基本方法 123
第一节 举证责任 124
第二节 质证 147
第三节 认证 163
第七章 法律规范的寻找和选择 182
第一节 法律规范的寻找 183
第二节 法律规范的选择 192
第八章 法律解释方法和规则在行政审判中的应用 201
第一节 概述 202
第二节 归类及其对应的狭义解释方法 203
第三节 不确定法律概念之具体化 233
第四节 法律漏洞填补及其限制 236
第九章 行政程序的司法审查 248
第一节 司法审查尺度的演变 249
第二节 可作为司法审查依据的法 256
第三节 司法审查的基本内容 265
第四节 程序违法的认定:违反法定程序还是程序瑕疵 274
第五节 处理方式 282
第六节 我国制定行政程序法的必要性 284
第十章 行政裁量与司法审查 289
第一节 行政裁量的表现形式 290
第二节 合理性原则在司法审查中的运用 294
第三节 审查标准一:目的是否正当 296
第四节 审查标准二:是否符合比例原则 299
第五节 审查标准三:是否遵循先例 303
第六节 审查标准四:是否平等对待当事人 305
第七节 审查标准五:考虑是否正当 306
第八节 审查标准六:是否忽视了应受保护的利益 310
第九节 审查标准七:事实认定是否合理 313
第十节 审查标准八:对法律的理解和解释是否适当 315
第十一节 审查标准九:程序裁量是否合理 320
第十二节 审查标准十:结果裁量是否合理 323
第十三节 司法审查的尺度:基本合理 326
第十四节 审查行政自由裁量需要完善的条件 328
第十一章 行政诉讼的第一审裁判 334
第一节 维持判决 335
第二节 驳回诉讼请求判决 339
第三节 撤销判决 341
第四节 确认判决 349
第五节 履责判决 355
第六节 变更判决 357
第七节 关于行政诉讼一并审理民事争议的有关问题 359
第八节 行政裁定的适用范围 361
第九节 不予受理裁定和驳回起诉裁定的适用条件 365
第十节 关于行政裁判对法律依据的引用问题 370
第十二章 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的交织及处理 375
第一节 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交织的类型 376
第二节 两种争议交织所产生的问题 382
第三节 解决方案之探讨 385
第十三章 行政许可案件疑难问题研究 393
第一节 行政许可的识别 394
第二节 可诉性问题 401
第三节 当事人 406
第四节 起诉与受理 418
第五节 审理 422
第六节 判决及其他处理 439
第七节 行政许可赔偿 445
第八节 行政许可补偿 450
第十四章 房屋登记案件疑难问题研究 453
第一节 房屋登记行为的可诉性 454
第二节 原告资格 466
第三节 起诉与受理 475
第四节 登记行为的合法性审查 478
第五节 判决和赔偿 489
第十五章 政府信息公开不作为案件的判决 501
第一节 政府信息公开积极不作为案件的判决 502
第二节 政府信息公开消极不作为案件的判决 518
词条索引 525
参考文献 534
后记 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