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指导思想与原则方法 1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依据 1
一、指导思想 1
二、依据 1
第二节 大地构造相体系划分方案 1
一、大地构造相体系划分 1
二、岩石构造组合划分 5
第二章 沉积岩大地构造环境 11
第一节 地层区划及岩石地层格架 11
一、前晚三叠世地层区划及岩石地层格架 11
二、晚三叠世以来地层区划及岩石地层格架 14
第二节 南华纪—中三叠世沉积岩大地构造环境 16
一、新元古代弧背盆地沉积岩 16
二、寒武纪陆表海沉积岩 17
三、奥陶纪弧背盆地—弧后盆地陆表海沉积岩 18
四、志留纪—中泥盆世陆缘裂谷沉积岩 19
五、中晚泥盆世弧背盆地-弧问盆地(海盆)沉积岩 22
六、早石炭世残余海盆—陆缘裂谷沉积岩 23
七、晚石炭世海陆交互陆表海—周缘前陆盆地沉积岩 24
八、早二叠世陆缘裂谷—陆表海沉积岩 25
九、中二叠世弧背盆地—残余海盆沉积岩 26
十、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弧盖层-残余盆地沉积岩 28
第三节 晚三叠世以来沉积岩大地构造环境 29
一、早侏罗世陆内断陷盆地沉积岩 29
二、中侏罗世弧背断陷盆地沉积岩 30
三、晚侏罗世陆内盆地沉积岩 32
四、早白垩世陆内断陷盆地沉积岩 33
五、晚白垩世陆内裂谷盆地沉积岩 36
六、中新世—上新世陆内盆地沉积岩 36
七、第四纪陆内盆地沉积岩 37
第三章 火山岩大地构造环境 38
第一节 南华纪—中三叠世火山岩大地构造环境 38
一、南华纪—震旦纪俯冲火山岩 38
二、奥陶纪—早志留世俯冲火山岩 41
三、中志留世俯冲后伸展火山岩 43
四、中—晚泥盆世俯冲火山岩 44
五、早石炭世俯冲后伸展火山岩 46
六、晚石炭世俯冲火山岩 48
七、中二叠世俯冲火山岩 51
八、早三叠世后碰撞火山岩 56
第二节 晚三叠世以来火山岩大地构造环境 58
一、中侏罗世俯冲-碰撞型火山岩 58
二、晚侏罗世俯冲火山岩 65
三、早白垩世俯冲-俯冲后伸展火山岩 99
四、晚白垩世后造山火山岩 107
五、新生代稳定陆块火山岩 109
第四章 侵入岩大地构造环境 113
第一节 南华纪—中三叠世侵入岩大地构造环境 113
一、新元古代大洋俯冲侵入岩 113
二、中奥陶世大洋俯冲侵入岩 119
三、晚志留世俯冲后伸展侵入岩 121
四、晚泥盆世大洋俯冲侵入岩 123
五、早石炭世俯冲后伸展侵入岩 126
六、晚石炭世大洋俯冲-同碰撞侵入岩 128
七、早二叠世后造山侵入岩 138
八、中二叠世大洋俯冲-同碰撞侵入岩 142
九、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碰撞型侵入岩 157
第二节 晚三叠世以来侵入岩大地构造环境 168
一、晚三叠世后造山—稳定陆块—大洋俯冲侵入岩 168
二、早侏罗世俯冲后伸展—大洋俯冲侵入岩 176
三、中侏罗世大洋俯冲-后碰撞侵入岩 187
四、晚侏罗世大洋俯冲-后碰撞侵入岩 199
五、早白垩世大洋俯冲-俯冲后伸展侵入岩 212
六、晚白垩世后造山侵入岩 230
第五章 变质岩大地构造环境 232
第一节 华北陆块区变质岩大地构造环境 232
一、新太古代陆核变质岩岩石构造组合 232
二、新太古代古弧盆系变质岩岩石构造组合 232
三、古元古代古弧盆系变质岩岩石构造组合 233
四、中元古代大陆伸展-稳定陆块-古裂谷变质岩岩石构造组合 234
第二节 弧盆系之中变质(杂)岩大地构造环境 237
一、前南华纪变质岩大地构造环境 237
二、古生代变质杂岩大地构造环境 247
第六章 构造与大地构造环境 251
第一节 大型变形构造及构造岩大地构造环境 251
一、古大洋中脊构造 251
二、古俯冲带构造 252
三、大型韧性变形带 258
四、大型褶皱收缩带 260
五、大型脆性断裂带 262
第二节 区域构造应力场与大地构造环境 266
一、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方法 266
二、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 268
三、区域构造应力场动力学机制探讨 272
第七章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 274
第一节 以往大地构造研究现状评述 274
一、内蒙古东部基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274
二、内蒙古东部大地构造研究程度 275
第二节 内蒙古东部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 275
一、大地构造构造单元划分原则 275
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前晚三叠世) 277
三、晚三叠世以来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280
第八章 大地构造单元特征 285
第一节 天山-兴蒙造山系(Ⅰ)大地构造单元特征 285
一、造山系之中地块特征 287
二、大兴安岭弧盆系(Ⅰ-1)特征 288
三、索伦山-林西对接消减带(Ⅰ-7)特征 298
四、包尔汉图-温都尔庙弧盆系(Ⅰ-8)特征 300
第二节 华北陆块区(Ⅱ)大地构造单元特征 302
第三节 晚三叠世以来中国东部造山-裂谷系(D)大地构造单元特征 304
一、大兴安岭岩浆弧特征(D-1) 304
二、赤峰-苏尼特右旗岩浆弧特征(D-4) 312
三、松辽裂谷盆地特征(D-5) 313
四、冀北-燕辽-太行岩浆弧特征(D-7) 313
第九章 大地构造演化基本特征 316
第一节 内蒙古东部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划分 316
第二节 大地构造演化特征 318
一、前南华纪构造巨旋回 318
二、南华纪—中三叠世构造巨旋回 320
三、晚三叠世以来构造巨旋回 337
第十章 大地构造与成矿 347
一、与前南华系变质岩基底相关的矿床 347
二、与板块活动相关的矿床 347
三、与后造山-俯冲后伸展环境碱性花岗岩相关的矿床 354
四、与应力回返相关的矿床 354
五、与沉积盆地相关的矿床 357
第十一章 关键地质问题及其处理 358
一、地层、火山岩 358
二、侵入岩 359
三、变质岩与构造岩 360
四、大型变形构造与构造岩 360
五、大地构造相 361
六、大地构造分区 361
七、大地构造分区边界 361
八、大地构造旋回 362
第十二章 结语 363
一、主要研究成果 363
二、规律总结 364
三、几个地质概念和观点的重新定义和探讨 364
四、问题和建议 366
参考文献 367
图版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