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1.1电子废弃产品带来的环境压力 1
1.1.2电子废弃产品蕴含的资源价值 3
1.1.3我国逆向物流实施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4
1.2研究内容 7
1.3逆向物流理论研究进展 9
1.3.1逆向物流的定义 9
1.3.2逆向物流的驱动因素 13
1.3.3逆向物流体系的构成 15
1.3.4逆向物流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0
1.4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6
第2章 逆向物流相关理论基础 28
2.1低碳经济理论 28
2.1.1低碳经济的内涵 28
2.1.2低碳经济的主要特征 29
2.1.3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30
2.1.4低碳经济与逆向物流 31
2.2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 32
2.2.1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32
2.2.2绿色供应链的参与主体 33
2.2.3绿色供应链的体系结构 34
2.2.4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环节 36
2.3循环经济理论 42
2.3.1循环经济理论简述 42
2.3.2循环经济的研究现状 44
2.3.3循环经济与逆向物流 45
2.4 EPR理论 46
2.4.1 EPR制度的内涵 46
2.4.2 EPR制度责任主体的界定 49
2.4.3 EPR制度的特点 53
2.4.4 EPR制度与逆向物流 54
2.5小结 55
第3章 逆向物流的国际实践及比较研究 56
3.1典型国家逆向物流实践——电子废弃物回收 56
3.1.1德国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 56
3.1.2瑞士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 62
3.1.3日本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 66
3.1.4荷兰电子废弃物回收体系 70
3.2典型国家逆向物流实践的比较研究 72
3.2.1典型国家电子废弃物立法比较 72
3.2.2竞争模式与合作模式比较 74
3.2.3集体与独立承担责任模式的比较 76
3.2.4逆向物流费用支付方式比较 78
3.3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现状 79
3.3.1我国逆向物流相关立法现状 79
3.3.2我国逆向物流的具体实践 83
3.3.3我国逆向物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88
3.4典型国家逆向物流经验借鉴 91
3.4.1典型国家逆向物流实践的经验 91
3.4.2我国逆向物流实践与国外的差距 93
3.4.3对我国实施逆向物流的启示 94
3.5小结 95
第4章 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96
4.1基于扎根理论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96
4.1.1逆向物流影响因素的理论依据 96
4.1.2逆向物流影响因素的现实依据 98
4.1.3逆向物流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103
4.2问卷设计 111
4.2.1问卷结构设计 111
4.2.2量表确定 112
4.2.3问卷预测试 114
4.3数据收集和检验 115
4.3.1确定调研对象 115
4.3.2问卷发放和回收 115
4.3.3缺失值处理 116
4.4基于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的影响因素识别 117
4.4.1量表信度检验 117
4.4.2影响因素识别与分析 118
4.4.3结果讨论 120
4.5小结 122
第5章 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研究 123
5.1逆向物流回收模式概述 123
5.1.1生产商自营回收模式 123
5.1.2生产商外包回收模式 124
5.1.3生产商联营回收模式 125
5.2生产商自营回收模式分析 129
5.2.1生产商—消费者—生产商(MCM)模式 129
5.2.2生产商—分销商—消费者—生产商(MDCM)模式 130
5.2.3生产商—分销商—消费者—分销商—生产商(MDCDM)模式 131
5.3生产商外包模式下的四种细分模式 132
5.3.1生产商—消费者—第三方回收商—生产商(MCTM)模式 132
5.3.2生产商—分销商—消费者—第三方回收商—生产商(MDCTM)模式 133
5.3.3生产商—消费者—第三方生产商(MCT)模式 134
5.3.4生产商—分销商—消费者—第三方生产商(MDCT)模式 135
5.4生产商联营模式分析 136
5.4.1生产商—消费者—生产商联合体—第三方生产商(MCPT)模式 136
5.4.2生产商—分销商—消费者—生产商联合体—第三方生产商(MDCPT)模式 137
5.5各回收模式的比较分析 140
5.5.1按照回收渠道对逆向物流回收模式进行比较 140
5.5.2按照销售方式对逆向物流回收模式进行比较 142
5.5.3各回收模式下生产者责任联合组织(PRO)的利润分析 144
5.5.4各回收模式下第三方生产商的利润分析 145
5.6算例 146
5.7小结 149
第6章 逆向物流运作机制研究 150
6.1逆向物流激励机制 150
6.1.1国内外逆向物流激励机制及法规建设现状 150
6.1.2逆向物流激励机制的实质 151
6.1.3逆向物流激励机制的设计 151
6.1.4逆向物流激励机制的保障措施 157
6.2逆向物流费用机制 161
6.2.1逆向物流费用机制的分类 162
6.2.2逆向物流费用机制的比较分析 163
6.2.3逆向物流费用机制的设计 169
6.2.4押金退款机制的国际实践经验借鉴 171
6.3生产者信息披露机制 174
6.3.1生产者信息披露的内容 174
6.3.2生产者信息披露机制的设计 175
6.3.3生产者信息披露机制的保障措施 176
6.4逆向物流监督惩罚机制 179
6.4.1逆向物流监督机制的设计 180
6.4.2逆向物流惩罚机制的设计 181
6.4.3我国逆向物流监督惩罚机制的实施状况 182
6.5小结 185
第7章 逆向物流资源循环和优化模型 186
7.1逆向物流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186
7.1.1物质流方法简述 186
7.1.2逆向物流的作业流程 189
7.1.3逆向物流的物质流框架 191
7.2逆向物流系统资源循环模型 192
7.2.1模型描述 192
7.2.2模型建立 194
7.2.3模型分析及结论 197
7.2.4算例 198
7.3逆向物流系统网络优化模型 201
7.3.1逆向物流网络优化的相关基础 202
7.3.2生产者责任延伸下的逆向物流网络模型 206
7.3.3生产者责任延伸下逆向物流网络规划随机拓展模型 210
7.3.4算例 213
7.4小结 217
第8章 逆向物流网络治理研究 218
8.1逆向物流网络治理基础 218
8.1.1从企业逆向物流到逆向物流企业的演变 218
8.1.2逆向物流网络组织的内涵 219
8.1.3逆向物流网络中的知识转移 221
8.2 EPR制度下的逆向物流网络治理 224
8.2.1 EPR制度下逆向物流网络的特点 224
8.2.2 EPR制度下逆向物流网络的机会主义行为分析 225
8.2.3 EPR制度下逆向物流网络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227
8.3逆向物流网络治理模式 228
8.3.1逆向物流网络的市场治理模式 229
8.3.2逆向物流网络的双边治理模式 230
8.3.3逆向物流网络的科层治理模式 231
8.3.4逆向物流网络的三边治理模式 233
8.4小结 234
第9章 逆向物流应用案例 235
9.1专业回收处理企业: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逆向物流实践 235
9.1.1企业概况 235
9.1.2企业逆向物流的运作状况 236
9.1.3经验与启示 244
9.2 EPR下的生产企业:松下集团实施逆向物流的管理与实践 247
9.2.1企业概况 247
9.2.2企业逆向物流的实践情况 248
9.2.3经验与启示 253
9.3专业回收处理园区: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的逆向物流实践 257
9.3.1园区概况 257
9.3.2园区逆向物流产业链发展模式 262
9.3.3经验与启示 265
9.4家电“以旧换新”专项政策:上海市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实践 268
9.4.1上海市电子废弃物状况 268
9.4.2家电“以旧换新”的具体实施情况 272
9.4.3上海市家电“以旧换新”中存在的问题 278
9.4.4经验与启示 282
9.5小结 284
第10章 结论及展望 285
10.1研究结论 285
10.2相关政策建议 287
10.3未来展望 288
附录 延伸生产者责任调查问卷 290
参考文献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