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 梁漱溟讲新儒智慧 2
“孝亲敬祖、忠君报国”的儒学 2
孔子,人能弘道 4
梁漱溟先生详解孔子十四个态度 6
“儒分为八” 9
半部论语治天下 11
与时俱进的新儒学 13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儒学 16
建立“中国公民儒学” 17
第二堂 陈鼓应讲道法之路 22
道家在先秦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22
教小孙子背《道德经》 24
老子的“心灵鸡汤” 26
庄生晓梦与人生 29
来自道家的养生之法 32
道家给中国注人了四种精神 34
会通中西:从庄子到尼采 36
道家之风从古代吹到今天 39
第三堂 胡适讲兼爱的追求 44
墨子其人,心怀天下 44
影响深远的“尚贤”、“尚同”说 46
“行知并重”的墨家主张 49
墨学对科学的影响 51
墨学对军事的影响 53
墨家对逻辑学的影响 55
墨学的没落与消亡 57
宣扬“全盘西化”却独垂青墨学 59
第四堂 林语堂讲以法证黑白 64
关于法家“君臣关系”的解读 64
法家核心思想的三大原则 66
韩非子:法家学说集大成者 68
古人的维权意识 71
《管子》的法治目的 73
“法治”非“法制” 75
“监狱”制度的完善 78
王安石变法因何失败 80
第五堂 熊十力讲佛法箴言 84
什么是佛 84
佛教在我国的发展 86
“十二因缘”与“三皈五戒” 88
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 90
三法印,四圣谛 93
修禅的基础和方法 96
小议轮回的六种苦 98
佛教的平等理念与当代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100
第六堂 钱穆讲观史知兴替 104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104
概述夏朝的社会文化 106
细数商朝的天文历法 108
西周的礼乐典章制度 110
史书的“体例”和“体裁” 112
编年体与纪传体 115
通史与断代史 117
中国的历史精神 120
第七堂 李零讲周易宇宙说 124
《易经》不但是群经之首,更是群经之史 124
漫谈《易经》的筮占 126
《周易》的源头,数字卦 129
《周易》,孔子选定的经典 131
从《周易》的角度看中国 133
“阴阳说”的再创造 135
“五行说”的解读 137
易学遗产:象数与义理 139
第八堂 章太炎讲中医之道 144
秦汉以前中医药的四大经典 144
概述传统中医体系 146
关于人体“藏象”的解读 148
浅析中医的“伤寒杂病论” 150
中医发展中的七大流派 152
真正的救命“稻草” 154
近代中医的两次劫难 157
中西互补,共建和谐 159
第九堂 梁实秋讲书中食话 164
中国八大饮食派系的发展概述 164
关于主食的饮食风俗 166
古人保存食物的方法 169
关于筷子的趣味起源 171
“三伏”饮食文化 173
古人如何吃蟹 175
古人的饮食礼仪习俗之趣 177
关于“吃”的十个境界 179
第十堂 鲁迅讲中国文学 184
浅谈中国文学形式 184
浅析神话与传说 186
漫谈《诗经》 188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91
“乐府”的由来及发展 193
有节调、有韵律的诗歌 195
漫谈中国小说史略 197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199
第十一堂 刘师培讲中国美学 204
中国美术的起源与发展 204
音乐的源头 206
舞蹈的源头 209
法礼虽古,然进于戏 211
中国美学史的两个转变 214
“性灵”的美学风格 216
美学观的“实”与“饰” 218
南北不同论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