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序 1
亚里士多德逻辑的现代意义——再版序 1
前言 1
绪论 1
1.生平与逻辑著作 3
2.四谓词理论 7
2.1 偶性 8
2.2 属 9
2.21 属和种 10
2.22 种差 12
2.23 属和种的关系 14
2.3 固有属性 19
2.4 定义 20
2.41 正确的定义 21
2.42 本质定义 23
2.5 划分四谓词的证明 25
2.6 关于四谓词理论的几个问题 27
2.61 关于定义的问题 27
2.62 四谓词理论和范畴理论 28
2.63 四谓词理论和五谓词理论 35
2.64 四谓词的应用 44
2.7 四谓词理论的历史 46
3.关于命题的论述 50
3.1 命题 50
3.11 命题的分类 51
3.12 命题之间的关系 54
3.13 命题的真假 55
3.14 对当方阵 56
3.15 命题的否定 57
3.16 不定词 58
3.2 模态命题 60
3.21 等值关系 62
3.22 矛盾关系 62
3.23 蕴涵关系 63
4.三段论 65
4.1 三段论的定义 65
4.2 三段论的表述 69
4.3 三段论的格与式 78
4.4 第四格 85
4.5 三段论的证明方法 92
4.51 换位法 92
4.52 归谬法 94
4.53 显示法 96
4.6 三段论系统 100
4.7 关于三段论的几个问题 103
4.71 个体词 104
4.72 无效式 107
4.8 传统逻辑中的三段论 113
4.81 三段论的定义 113
4.82 三段论的规则 115
4.83 个体词和第四格 117
4.84 拉丁文记忆歌诀 118
4.9 三段论的现代解释 120
4.91 谓词逻辑的解释 121
4.92 卢卡西维奇的解释 126
4.93 类演算的解释 130
4.94 自然演绎系统的解释 134
4.95 我国逻辑学家的工作 137
5.论谬误 142
5.1 关于谬误的论述 142
5.2 关于谬误的思想发展 151
5.3 谬误与反驳 153
5.4 谬误的解决 154
5.5 谬误的分类 156
5.6 研究谬误的意义 157
6.亚里士多德逻辑和现代逻辑 159
6.1 亚里士多德逻辑 159
6.2 现代逻辑 162
6.3 亚里士多德逻辑和谓词演算的差异 162
6.4 逻辑史的研究 167
附录1论“必然地得出” 169
附录2究竟是“是”还是“存在”——读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中译本有感 184
附录3《工具论》与《形而上学》——理解亚里士多德 195
附录4亚里士多德模态三段论的现代研究 220
主要参考文献 224
人名索引 231
术语索引 235